李方合(1903—1961),桃花寺乡李村人。1927年起,他先后在南鲁集乡大王庄和桃花寺乡的史楼教小学。1932年,由地方推举,他当了志公乡乡长。其间,他仍然重视教育。经他操心办起了李庄、盛海、大碾集三处小学,自己出钱建设了史楼小学。他亲自主持给该乡的阎庄、李庄、史楼、盛海、桃花寺、李村、大碾集等七处小学做了新桌凳,买了铜质手摇铃,并添置了大挂钟,学校面貌大大改观。在办学建校中,李方合廉洁奉公,节约用钱,深得群众敬佩。省教育厅厅长何思源亲笔题写“热心教育”匾嘉奖。地方人士也给他挂了“功在桑梓”的匾额。 1938年初,李方合辞去乡长职务,继续从事教学工作。 日本侵略军占领期间,原有的学校都停办了。李方合在自家的柴火院里办起了一所小学。他常对学生说:“国家不办学校不行,人不上学不行。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学好本领,长大了,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在他教育下,学生学习情绪高昂,学生也越来越多。 抗日战争时期,李方合接受共产党的教育,以教员身份作掩护,为党做了很多好事。他通过上层人物的关系,获取了日伪活动的情报,及时送给抗日政府,使抗日政府能主动地采取对策。有一次他听说敌人要在梁王庙设“据点”,马上将消息告知抗日政府。区长何千里连夜领人把梁王庙扒掉,使敌人的计划落空。后来敌人在史楼安了碉堡。五县联办主任牛连文,县长王绍一,区长何千里和周子久、朱广寺等,都很信任李方合,曾在他家隐蔽过。1943年,李方合将看家用的两支步枪、一支匣枪和部分子弹,交给了何区长。 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进行“大合击”,他冒着生命危险,掩护解放军“三所”(后方医院)六名伤员安全转移到地洞里。为此他遭到敌人痛打。后来,他又不顾个人安危,去县城国民党政府作保,使被抓走的本村农会会员安全出狱。 土改时,他拥护党的政策,主动拿出多余的土地交给群众。 1952年,李方合被平原省人民政府誉为“开明士绅”。同年任县人民政府委员。1961年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