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绳武(1893~1941.2),莒县寨里河村人,原名锡忠,曾用升吾、升悟、醒武、兴武。绳武是参加革命后的常用名。 绳武出生在贫苦的农民家庭。自幼聪明好学。幼年在大店外祖父家读过近10年私塾。1910年,因家贫难以度日,跟随同乡闯了关东。不久即在辽宁黑虎山参加了地方武装。因其有点文化,又精明能干,旋即当上了一个小头目。后被张作霖收编。绳武由于作战勇敢,又有组织能力,24岁即当上了营长。1917年,在围歼内蒙古土匪时,立了战功,得到张作霖的赏识,被送到奉天讲武堂学习。因其学习成绩优异,1921年被保送到日本东京士官学校进修。两年后回国,在东北军任职。1927年,带领部队驻哈尔滨。此时与中共驻东北军的特派员吴立石、肖明接触频繁,并经2人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1年,绳武带领部队加入了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义勇军,仍作领导工作。1933年在黑虎山被日军包围,经激烈战斗,部队被打散。因处于日军的控制下,与上级失去联系,无奈回到老家寨里河村。回家后,绳武仍继续宣传进步思想,鼓动人民起来与反动势力作斗争。团结部分青年,于1936年组成宣传队,在寨里河集和附近村庄进行抗日宣传,还动员河峪村的教师柳贯一组织学生宣传抗日。 1937年绳武与山东党组织接上关系后,和其他人一起,到鲁东南一带开辟抗日根据地,分工搞情报工作。1938年秋绳武被任命为“鲁东南特委情报站”站长。 1938年底,绳武以开统战会的名义,在莒县南乡何家相邸(现属莒南县)主持召开了鲁东南第一次情报工作会议。会上确定了三项任务:一是尽快建立情报网,特别是要注意敌占区情报点的建立;二是选择精兵强将,充实建立各地情报站;三是选择工作能力强的人(当时的提法是“封闭性强,视野广”的人员),到伪军中作情报和策反工作。会后,绳武进行紧张的工作,到1939年初即建成以情报站为中心,辐射到各地、各方面的48条情报线(点)。与每个情报点的联系有单线与双线之分,单线负责来往情报,双线只管送出情报。最北到青岛大华纺织厂,了解日伪军向南的军事行动。南到新安镇(现江苏省新沂),了解蒋军向北的军事行动。其他到诸城、临沂、赣榆、沂水等地均设有情报点。 日照情报点设在日照城西刘家村,由孟广播负责。他通过外围情报员了解到情报,经莒县西涝坡张平、孙家沟孙文彩,将情报送出。这时情报站先后曾驻过莒县的寨里河,前、后横山,马鬐窑等村。 1939年1月,绳武到当时莒县县长许树声带领的山东暂编第一师第一旅三团二营(时称“马营”)作策反工作,利用是营长马跃崙叔父的亲属关系打入马营。绳武与副营长马骅一起,从发展中共党员入手,逐步将营、连、排的领导骨干发展为党员,并建立了由马骅任书记的党支部班子,使整个营完全在中共党组织的控制下。这年夏,日军第二次侵占莒城,斗争形势更加严峻。在日军大“扫荡”时,许树声带领部队向北逃跑,并计划到安丘一带对“马营”的营、连干部进行撤换,以解除共产党对该营的控制。绳武得到这一情报后,立即通知马骅,不要随其北逃,理由是留下坚持抗日。部队到莒北纪家坪一带,“马营”即拒绝向北逃跑。因其坚持抗日的理由正确,许树声也没法禁止。但这一行动却引起了许的极大不安,他使用各种方法整治“马营”,因此引起了全营官兵的极大不满。在这种情况下,绳武与马骅研究认为,部队起义的时机已到。于是他与马骅一起,到山纵二支队向司令刘涌汇报情况,研究了起义方案。回营后,做通了营长马跃崙及全营官兵的思想工作,到1940年4月5日全营起义,参加了八路军。“马营”被编为八路军山纵二支队驻莒独立团。 绳武在工作中注意宣传群众、动员群众、引导群众自觉地投身到抗日斗争中去,注意利用各种方法进行抗日宣传。莒城南西张家洙流张汝淇办了一个柳琴剧团,张被尊称为“老箱主”。绳武利用与其儿子张星三的关系,做通了张汝淇的工作,用日本军的各种暴行作素材,编成柳琴剧演出,对激发人民群众的抗日觉悟起了很大作用。 日军第二次侵占莒城后,莒城及公路沿线成为日伪军的盘踞重点,不仅兵多、据点多,而且占地面也广,对抗日力量的发展是一严重威胁。因此莒城的情报工作也就成了重点。原来的情报点因日军占领已不复存在,需要重新布点。绳武便亲自抓莒城情报点的建立。1940年4月底,到寨里河北墩子找本家的姑妈马宗英。马宗英家住城南关,此时因躲“鬼子”在娘家暂住。绳武要她回家一趟,了解一下八路军营长张泮林被日军抓捕后的情况。马宗英以上新麦子坟作掩护回到城南关,了解到张泮林英勇牺牲的情报。在了解这一情报后,绳武对马宗英的情况进行分析,认为马宗英一是有胆大心细的特点,适于搞情报;二是住的地方好,地处南门外路西,又加人熟地熟,便于观察了解情况;三是其夫思想进步,能支持马宗英的工作;四是有面食业作掩护,借到城里卖馍馍、到机关送馍馍可以了解情况。这些都是安情报站的有利条件。经过对马宗英夫妇耐心地做思想工作,两人同意当情报员。这时绳武严肃地对他们说:“这是一项特殊的任务,时刻都有生命危险,干起来一定要胆大心细,机智灵活。”‘夫妇俩说:“为了打鬼子,把鬼子赶出去过好日子,生命有危险也豁上了。”这样莒城的情报点就安在马宗英家里。经过一段工作,马宗英发展了外围情报员,有刘家村的于秀连、于秀江、于秀海3人。他们在城里为日伪机关干活,便于观察了解情报。马宗英还动员本门侄子当时任伪军中队长的王云鹏以及便衣队的王官卿、新民会的刘焕然(沂水人)、贾汝维等人提供情报。开始送情报由南关直达情报站,因经过一段敌占区,很不安全。绳武将自己的家属张桂玉安排到敌占区的杭头村娘家居住。这样情报送给张桂玉,张以卖棉花为掩护,将情报送达。绳武还让马宗英利用其侄子王云鹏的关系,多次买子弹运往抗日根据地。同时,利用王云鹏当伪军中队长的有利条件,给王活动经费,买通关系,到于家庄一带“站团”,名义上扩大保安军,实际上是组织抗日武装,很快组织百多人。王云鹏从日军部要了部分武器,绳武从八路军中选择工作能力强的连排干部帮助搞训练。后王云鹏送情报暴露身份被捕,日军立即派兵去解决新扩的保安队。但情报人员先敌人一步将王云鹏被捕的消息送到于家庄,这部分保安军立即开拔到解放区,编成一个新兵连。 绳武还通过各方面的关系作伪军的策反工作。通过情报人员的亲属关系,做通了驻石场伪军于升部的工作,于升率百多人枪参加了八路军。1940年秋,绳武利用与王锡功(在杨华魂营的传达长)的亲戚关系,做通了伪军翟瑞习的工作,翟率百人枪反正,参加了八路军。 1940年,情报站驻日照黄墩子村。绳武在作情报工作的同时,参与对朱信斋部做工作。1941年2月朱信斋叛变,绳武被其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