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相坤同志简介:

张相坤(1927.8~1980.11),莒县店子集镇大宋家村人。194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革命。历任本村农会会长、区青年干事、区青救会长、淮海战役支前担架队营长、县委民运青年干事、团县委组织部长、区委书记、公社书记、县委副书记等职。 相坤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黑暗统治,饱尝了外来侵略和阶级压迫的痛苦和辛酸,在革命斗争最艰苦的岁月,毅然走上了革命道路。1945年7月,在日军投降前夕的北撤中,相坤不幸被捕,在遭受敌人的两次押解转移中,不仅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泄露党的秘密,而且还和其他被捕的同志一道,通过积极斗争的办法,最终逃出了敌人的魔掌。1948年8月至翌年2月,作为淮海战役支前担架队营长,带领担架队员,出生入死,抢救伤员,输送粮饷。1949年11月至1950年10月,党组织安排其到华东团校学习,相坤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学习掌握党的方针政策,为以后从事领导工作积累了知识,增长了才干。1952年10月至1965年1月,先后任石井区、阎庄区委书记。在基层领导岗位上,相坤善于从实际出发,抓主要矛盾,有计划、有重点、有措施、有落实,表现出较高的组织领导水平。在任阎庄区委书记期间,围绕贯彻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坚持以农业为基础的指导思想,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为解决“大跃进”造成的经济困难、战胜三年自然灾害,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在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水利灌溉条件方面,创造了经验,成为地区、县里的典型。此间,被选为县委委员,并作为基层党组织的代表出席了省党代会。相坤具有比较牢固的群众观念,总是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经常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来到群众中间,并尽其所能给群众以最大的支持和帮助。1961年冬,相坤时任爱国公社党委书记,一天去八里庄子出发,途中见一个约七、八岁的小男孩蜷缩在路沟里奄奄一息,毫不犹豫地将其领回了家。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自己已有4个孩子,他克服各种困难,把这个小孩抚养成人,起名程公社,1969年送其参军,长子张毅亦同时入伍。临行前,送给程公社30元钱、一支钢笔,以做零花和学习用,而对亲儿子一分钱没给,只鼓励他当好兵。1962年7月,阎庄区所属岳家官庄遭受多年未有的严重水灾,相坤得知后,迅速由驻点村渚汀徒步赶到那里,组织群众抗灾自救,昼夜未息地奋战,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赞誉。相坤善于发现、培养和支持典型,在其任阎庄区委书记期间,涌现出了全国著名典型——爱国村。他善于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注重听取大家意见,调动和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其任职的区委班子,都是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班子,各项工作始终走在全县的前列。196 5年1月,他提升为县委副书记,在以后参与县委集体领导的十几年中,为全县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相坤作为分管党群工作的副书记,在拨乱反正,消除历史遗留问题,纠正冤假错案,理顺方方面面的关系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全县党的建设做出了突出成绩。 相坤对子女一贯严格要求,从不依靠自己手中的权力为个人、家庭、家族谋取任何好处,表现了一名领导干部的高尚品质。 1980年11月3日,在血压升高达到极限时仍坚持到地区参加了会议,回来传达会议精神时,突患脑溢血逝世。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开国群英

我是张相坤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