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笑难(原名丛树之)一九二四年一月二日出生于威海城内环翠楼东荷花湾傍一农舍,(原籍崮山镇北虎口村)父亲丛士德与人合伙在城内东街开小饭铺。母亲苗秀香在中威橡胶厂做工。 本人自幼在外祖母抚养下长大。在城里清泉小学读书时,受进步教师田竹庭影响,喜欢阅读鲁迅、茅盾、郭沫若等左翼作家的作品,升入威海金线顶市立中学后,在地下共产党员袁志刚、赵野民两位老师组织领导下,参加了下乡宣传抗日和为绥远抗战将士募捐活动。 三七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学停办。三八年一月十五日继文登“天福山起义”后,我党胶东特委和袁志刚、赵野民老师等又组织领导了威海起义,他们把工作重点放在高中部同学中。我们初中同学因年幼皆不知情,而未参加。 一九三八年春威海沦陷后,父母亲双双失业,家庭生活困难,我被迫卖了两天冰棍,因为连连亏本而作罢。经亲友资助代交学费考入英国人创办的育华教会学校。一九三九年夏,因带头反对学校当局强迫信教,被校方开除学籍。在进步亲友的影响下,决心投笔从戎,参加抗日。因当时我“天福山及威海起义”部队已离开文登西上,所以我便由威海乘船去烟台,途中写成了有生第一首诗:“不当亡国奴,要作自由人。投笔从戎去,参加八路军。”在烟台找到了黄逢源同志(其公开身份为国民党荣城县党部执行委员,暗中掩护共产党,我威海地下党组织就曾在他的家中多次召开秘密会议,后经中共山东分局批准被秘密吸收为共产党员),他介绍我去栖霞古镇都,找任八路军驻国民党蔡晋康部办事处主任赵野民老师,我行至栖霞境内后,得知蔡晋康部开始反共,办事处被迫撤离,在老乡的帮助下,连夜逃离栖霞县,于蓬莱县村里集找到我军驻蓬黄部队,报名参军,终于实现了参加八路军抗战的愿望。在等待分配工作期间,巧遇正在军校工作的同乡黄述源(黄逢源之三弟)经他介绍我便转入军校学习。因为历史清白工作积极,当年十一月即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学员、付班长、政治干事、文书。 当年十二月“大众报”社遭敌袭击,社长袁志刚老师等七十二人牺牲。为重建报社,我被调入报社任校对。不久山东发生了“肃托”扩大化,报社编辑部长徐允一同志等人被错杀(后平反),多人受牵连,我也不被信任。一九四零年抗大一分校部分同志来胶东与军校合并,我要求到抗大学习,被批准。入抗大学习后,参加了大泽山、牙山的历次反扫荡战斗。在大泽山的一次冬季反扫荡中,全队只能隐蔽在深山中,白天坚持上课,夜间利用松枝茅草搭起窝棚防寒宿营,来年春荒时,只能以米糠和树叶充饥.学习生活虽然艰苦,但大家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战争是残酷的,曾因叛徒告密,我驻葛门口的一个排,遭敌袭击,全排同学壮烈牺牲。我个人最危险的一次,是在敌人的拂晓袭击中被机枪子弹射穿了挂在背包上的塘瓷碗。学习后,留校任缮写员。在一九四二年胶东地区最残酷的四十天反扫荡中,我任出版队长,奉命率全队五人(三男二女)疏散在栖霞县芽夼村,全村不足十户人家,敌人到来时,女同志与妇救会一起转移,男同志和民兵上山打游击,全队只有两支旧步枪,每人四棵手榴弹。敌人走后,下山继续坚持出版工作。保证了全校开学后的教材供应,并受到校领导表扬。 一九四四年调胶东军区司令部,任机关付指导员。当年又调十三团任团长聂凤智的专职文化教员。四五年二月讨伐顽固派赵保原战役中参加了攻克莱阳县的万底、左村战斗。五月随同聂凤智司令员前往新成立的中海军分区任秘书兼文化教员,参加了攻克水沟头、孙受、牛齐阜等据点,和奔袭皋峪、四舍山战斗。当年八月对日大反攻开始,参加了进军青岛的崂山战斗后因敌、伪.顽合流,我军退出崂山,又参加了攻克即墨城和平度城的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调任六师、五师仍任秘书,胶(县)高(密)即(墨)战役后。于一九四六年调胶东军区政治部“前线报”社,历任编辑、主编、付社长、宣传科长兼报社社长。一九四七年参加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胶东的保卫战。敌人进攻开始后,机关干部全部下部队参战,宣传部长张加洛同志(掖县玉皇顶起义并创建三支队的主要组织领导人)和我二人连夜编写稿件,印刷工人挖出了已经掩埋好的铅字和机器,突击出版了一期被部队赞为传达胶东保卫战动员令的“及时雨”,大受部队欢迎。 一九四九年六月,随军进入青岛参加了新闻界军管工作。建国后胶东军区机关改驻莱阳。一九五零年二月春节与“国防剧团”付指导员丁玉志结婚(山东蓬莱人,原名慕丽燕,一九四一年春十三岁时逃出敌占区参加抗战。)在胶东军区和山东军区召开的第一届英模大会上,前线报社被评为模范机关单位,本人也被评为模范干部,获两级军区颁发的奖旗和纪念章。当年六月份朝鲜战争爆发,胶东半岛形势趋向紧张。一九五一年胶东军区机关改为山东军区国防工程指挥部。在青岛和烟台沿海地区进行国防工程建设,我仍任宣传科长。一九五三年调南京华东军区理论训练班学习。 一九五四年调北京军委新成立的政治学院,任党史教员、理论研究室主任,因教学成绩优异一九五六年被评为“先进教学工作者”获罗荣桓元帅兼院长签名颁发的奖状,集体进入中南海受到毛泽东主席和政治局委员及总政治部领导的接见并合影留念。一九五七年六月,中央军委授勋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一九八八年又获独立功勋荣誉章。) 一九六二年与学院中共党史教研室主任徐元冬及马晴波、蒋杰同志合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讲话》,首次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被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妇联和许多省市党校作为学习党史的教材,总政治部也订购了50万册,下发全军供连以上干部学习。一九六四年有幸登上天安门前的观礼台,参观了国庆游行。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有人向总政揭发:五九年庐山会议后彭德怀已被罢官,该书出版于一九六二年,为什么还要三次提到彭德怀。于是政治学院“造反派”便展开了对四位作者的批判,诬称为彭德怀鸣怨叫屈,树碑立传。总政的“造反派”夺权后,通知全军销毁该书。作者同时遭到抄家隔离审查。因查不到其它“罪证”和错误,便以犯有“严重政治错误”下放至四川自贡市人武部任政委,负责“支左”工作,先后担任市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付组长,市委第一书记兼革命委员会主任,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军区党委委员, 四川是“文化大革命”的重灾区,当时形势极为混乱,经过紧张工作,促进各派大联合,放手解放干部,狠批极左思潮,迅速稳定局面和恢复了生产。人民日报曾对前进中的自贡市载文作了宣传报导。 由于狠批极左思潮解放被打倒的干部,引起了“造反派”的不满。一九七四年“批林批孔”运动中,他们造谣我是林彪集团派来夺权的,被大会批小会斗,轮番批斗时达半年之久。省革命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之一支持“造反派”,我的地方职务全被免除,人武部也对我进行“揭盖子”斗争。全市工作重新陷入瘫痪。当时身心受到严重摧残、甲状腺机能亢进、眼底出血、皮肤癌等多种疾病折磨着我,时在市电信局任政治处主任的老伴,心灰意冷,实在不忍心看我倒下去,为照顾我的身体,无奈中提前办理退休手续(一九八二年改为离休)。三个孩子也无法正常上学,都被送回原籍。 “四人帮”垮台后,结束了十年的浩劫,全军重新恢复军事院校,军委又要调我回北京任教,因十年文革动乱中受到了不公证对待而伤了感情,不愿重回北京政治学院,而改调石家庄高级陆军学院,任中共党史教研室主任、研究部付部长兼理论研究室主任。因“文化大革命”中只能读四卷毛泽东选集和一本“毛主席语录”其他书籍皆遭错误批判和封杀,造成党内外干部和群众思想上的混乱和理论上的贫乏。在胡耀邦同志主持中央工作时,提出全国要组织出版四十本通俗理论读物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历史讲话》也被列入重点出版计划,该书修订出版后,于一九八三年被评为全国通俗政治理论读物一等奖,后又被评为全军荣誉奖,此书共连续印刷11次,累计发行350多万册,(不包括朝鲜文版),在颁奖大会上党中央负责理论宣传工作的胡乔木同志提出,要继续编写党在建国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1988年四位作者又出版了《中国共产党历史讲话续编》。 一九八四年七月离休。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兼任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后又受军委总政治部之聘,任全军院校政治理论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兼历史组组长,主持编写了《中国革命史》、《简明中国革命史》《世界近代简史》等书,获全军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各一次。离休后多次被评为总参谋部先进离休干部并于一九八九年六月荣获“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和荣誉证书、奖章。 以上著作虽获领导奖励和好评,但现在看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种种条件所限,书中仍有些左的思想影响,已知“禁区”也未能突破。 一九九二年因病情加重停止了历时八年编写教材的工作,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和总后勤部联合颁发了“从事国防教育三十年”荣誉证书和奖章。但我仍未辍笔休息,于一九九四年又写成了《甲午战争百年祭》一书,出版后获华夏优秀图书奖。此后再也无力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就转向撰写胶东抗战史的回忆文章。《鏖战中海迎反攻》一文,系统回忆了一九四五年五月至九月间胶东中海军分区建立、发展和撤销的战斗经历。填补了胶东抗战史上的历史空白,本文曾先后全文发表于“青岛党史”和“烟台日报”,“山东党史”也发表了摘录,并收入江苏人民出版社编印的《杰出将军聂凤智》一书。 接着又以三年多的时间寻找采访了三十多位历史见证人,写成了《青山碧血祭忠魂》一文,以第一手的史料考证了马石山突围战的详细经过,再现了历史的真实面貌,并得到了山东省委领导及党史部门的充分肯定,先后被“山东党史”,“解放军报”和“大众日报”全文发表。一石击起千层浪,乳山市“党史史志”办公室编印出版了由迟浩田同志题写书名的《血染马石山》一书;山东电视台摄制了上下两集的同名电视记录片;海阳市也根据本文提供的线索找到了四百多名无名烈士的遗骨,建成海阳市抗日烈士陵园及纪念碑。二零零四年夏在《青山碧血祭忠魂》一文的基础上,对八年抗战中胶东地区一九四二年冬最为悲壮惨烈地“反扫荡”作了全面发掘。在双目失明、半身瘫痪的情况下,通过口述,由老伴作了记录,写成《血雨腥风四十天》一文,全文长约两万五千多字,为胶东抗战史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史料。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此文引起了有关媒体的关注,除送芦沟桥抗战纪念馆外,山东“老干部之家”杂志将出版专集,中央电视台、山东威海电视台也来进行采访。 本人在几十年的教学研究工作中,曾积累了数千册藏书,其中包括许多宝贵的内部资料。现在,我已经双目失明,家中藏书已失去了使用价值,故全部无偿捐赠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图书馆。希望能在教学工作中继续发挥作用。 回顾我的一生,自幼接受党的教育,经历了战争和历次政治运动的考验,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牢记刘少奇同志“论共产党员修养”的教导,严格要求自己,从不利用职权为子女谋私利,曾两次让出为老伴提升和晋级的机会。工作中始终保持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刻苦自学,终能专心致志地作好本职工作。生活上,不吸烟不喝酒,无任何不良嗜好,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主要缺点是性格上有些孤僻清高。希望子孙后代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努力学习。树立良好家风,世世代代传下去。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切切至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