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兆一同志简介:

丁兆一(1919-1988)又名丁国祯、丁祥臣,男,中共党员,河 南省沈丘县范营大丁营村人。 丁兆一自幼聪明好学,上小学时,考绩屡列前茅。1934年考入淮 阳中学。1936年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担负校内及淮阳地区学生运动的 领导工作。“七.七”事变发生时,正在开封师范学习,他积极投入开 封地区的抗日救亡活动,并参加开封学联工作。曾在校内与国民党特 务分子开展面对面的斗争。后郑(州)、汴(开封)吃紧,他根据抗日民 族解放先锋队的指示回到沈丘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4月,加入 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奉调赴豫南特委工作。1939年,竹沟事变前, 丁兆一带领30多名老弱妇孺撤离竹沟,晓宿夜行,到达豫东特委所在 地西华县夏亭镇。后回沈丘,任中共沈丘县委宣传部长。根据党的指 示,发展了一批党员,为党的地下组织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还动 员了60多名青年奔赴解放区工作,为党输送了新生力量。 1940年,继贾达夫之后担任中共沈丘县委书记。基于当时的斗争 形势,他根据上级指示,把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到界首。当时,把中共 沈丘县委迁到界首办公,同时兼任中共界首特支书记。界首是战时畸 形发展起来的有10多万人口的城镇,是敌人贩毒走私大发国难财的巢 穴,也是国民党实行白色恐怖、镇压革命的基地,有重兵把守,特务 云集,环境极为复杂。丁兆一等以经商为名,筹集资金,先后开办了 “豫隆商行”、“文化村戏院’’,以掩护党的工作。后来放弃“文化村戏 院’’,将“豫隆商行”只作联络站使用,并在上级党委支持下办起“益 友筱商社”,作为党在界首的地下机关。 一天,化装成商人的丁兆一匆匆赶往“豫隆商行’’的路上,在热 闹的人群中他忽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在繁华的界首他乡,令丁 兆一吃惊的是,冤家路窄,竟然遇到了一个昔日的同学——柳守义! 柳守义,又名柳侠青,河南上蔡县人,与丁兆一在开封师范同学, 他比丁高一个年级,当年在学校就是CC派。 丁兆一低头飞快地思索着,这家伙来干什么呢?看他的穿着打扮 和盛气凌人的架势,一定是有些来头的。 柳守义来到近前,对丁产生了怀疑,于是就不怀好意地打量着丁 兆一,斜着眼说:“丁兄也在界首发财啊?界首是个好地方啊!” 丁兆一试探着寒暄了一会儿,通过进一步接触和试探性谈话,柳 对丁的活动和身份并不清楚。 丁兆一说:“兄弟在界首小学教书糊口,请柳兄闲时光顾,敢问柳 兄在何处高就?” “教书好啊!教书育人!”柳守义又靠近一步低声说道:“你要老 老实实教书,兄弟我来界首,是中央调统室派来的,来这里是担任调 统组的组长,你那里要有不老实的老师,请你及时告诉我。”说罢,柳 拍了拍腰间便衣下的手枪。 丁兆一知道了,这小子原来是新到任的界首中统特务组组长,于 是就说:“柳兄升职,可喜可贺,今后在界首呈蒙多多关照啊!’’ 柳满足地说:“那当然,不过,我也是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 丁兄如在这里有熟人、朋友的,也可以给我介绍几个,怎么样?” 丁兆一脑子里飞快地闪过一个念头,便慨然答应说:“有!” 仅仅数天之后,中共界首特支又来了一个新同志,此人快言快语, 性格豪爽,便是在大丁营丁兆一家中躲藏了多日的韩老师——韩景龙。 经中共皖北特委指示,从新蔡调来界首配合情报站工作。为安全起见, 丁兆一为他取了一个新的名字——王子斌。 丁兆一在领导与敌特斗争中,头脑清醒,部署得力。他根据当时 环境,决定由程兰谷负责“豫隆”工作,确保豫皖苏边区党委与河南 省委之联系;让马建中、刘顺德利用社会关系分别打进国民党警备司 令部和警察局,了解国民党动态,便于采取对策;董种珊任“益友筱 商社”经理,统管各种事务;王子斌去皂庙小学任教。丁兆一同志单 线领导这些同志的工作,从而保证了同志们在界首复杂险恶的环境下 比较顺利地开展活动。 在开展对敌斗争中,丁兆一还注重党的地下组织建设。在此期间, 在国民党第十五集团军中发展共产党员5人,吸收了30多人参加抗日 民族解放先锋队。 丁兆一特别注意从政治上揭露敌人。1940年当汤恩伯以建立“重 建区”为名,企图进攻豫皖苏边区时,他们及时散发了《重建区是什 么东西?》的传单,以蒋介石下令炸开黄河花园口和国民党党政军警人 员贩毒走私的确凿事实,粉碎他们污蔑造谣的阴谋。并把传单发到国 民党界首警备司令部。据我地下党员回忆:汤恩伯曾为此气急败坏, 暴跳如雷。即令他豢养的特务捉拿“奸党,严惩走私’’。为了遮羞,他 们竟捉了11个小商贩,诬以走私,枪决示众。据此,丁兆一等又散发 《谁是真正的“走私贩”》的传单,穷追猛打。汤恩伯在他们的一次高 级军官会议上无可奈何地发出“人家共产党在政治上处处走在我们前 头,在这重兵驻守的界首,传单竟出现在我们的办公桌上”的哀鸣。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丁兆一又印发了《皖南事变真相》,揭露、 控诉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破坏抗战的罪行。 丁兆一在与敌特进行政治斗争的同时,也不放松武装斗争的准备。 他指示王文成在沈丘付井东王老家组建沙南抗日游击队,董种珊在太 和光武组建沙北抗日游击队,这两支抗日游击队虽未能直接上战场抗 击日本侵略者,但在宣传抗日,动员民众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丁兆一胆大心细,领导有方。在复杂险恶的界首,完成了党交给 的各项任务,为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 1942年,丁兆一奉调离开界首。历任立煌县(今金寨县)联络员、 黄安县委民运部长、麻东县委书记、武湖县委宣传部长、罗礼应县行 委会主席(县长)、鄂东地委秘书长、陂安南县甲山、河口区委书记、 礼山县委组织部长、沈丘县土改队长、豫皖苏干校政教主任、开封民 教馆长,后调湖北任省民教馆长、省文教厅教研副科长、省扫盲办公 室副主任,省教育厅工农教育处副处长,黄冈地区卫生局党组成员、 副局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湖北省分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针灸学会副 主任委员,黄冈地区医学会会长、名誉会长等职。 全国解放后,丁兆一任湖北教育厅工农教育处副处长期间,为发 展工农教育,克服了种种困难,组织编著教材,举办训练班,为各地、 县培养了一批骨干。在担任黄冈地区卫生局副局长期间,对全区医学 科研教育和中医药工作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83年离休后,经湖北省 人民政府批准享受副专员级待遇。1988年11月3日,丁兆一同志与世 长辞。享年70岁。

纪念文章:2

主页管理:大丁营村

我是丁兆一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大丁营村
    大丁营村
  • 柴进
    柴进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