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韬(1916-1990),原名于斯虎,男,中共党员,界首市光武镇 大于楼村人。家庭出身贫寒,以租地为生。 1923年,因生活所追随父母逃荒至霍邱县叶家集。1929年7月, 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分队长、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 团长、军分区参谋长、省公安部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军区防空高射 炮兵指挥部司令员,副军长兼炮兵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 衔,1960年晋升为大校军衔。1966年2月,因伤病离休。 少年时代,于韬就参加了当地的革命斗争,曾任苏维埃童子团团 长、少先队武装中队指导员,积极参加打土豪、分田地、抗租、抗债、 抗捐、抗税等活动。土地革命时期,他参加了中央苏区二至五次反“围 剿’’斗争,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932年,任红四军军 部特务队队长,1934年,任十一师三十一团一营副营长,1935年,任 红四方面军总部交通队长。他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中,机智勇敢, 勇往直前,爬雪山,过草地,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抗日战争时期,他率部参加了运河战役、贾子山战役、山西反顽 战役、百团大战等。1940年,在随支队转移进军山东沂蒙山区的行动 中,敌兵分几路围追堵截,妄图将支队歼灭。后面追敌只距2里多路, 两翼夹击之敌也只距7、8里,若继续前进,必须通过80多里的敌占 区和小汶河。为摆脱敌人的包围,支队首长决定,将于韬担任营长的 一团三营,由后卫调到前卫,强行突破前进。当部队冲到河边时,敌 人已在对岸堵住去路。在后面及两侧的追敌继续迫近,部队完全暴露 于平原,将被全部歼灭的危急关头,于韬当机立断,亲自率领突击连, 冲锋在前,与敌展开顽强的肉搏。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血战,全歼守敌, 并立即控制了公路,阻击援敌,为整个支队安全渡河进入沂蒙山区杀 开了一条血路。同年,在小卞桥战斗中,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一举 粉碎日寇1800余人的进攻,歼敌800多人,出色地完成战斗任务。八 年抗战,于韬在山东转战5年之久,作战英勇,作风顽强,指挥灵活 果断,屡挫敌军,战绩卓著。 解放战争时期,于韬任一纵二师四团团长、淞江军区警卫团团长、 独立师一团团长、三十九军一五二师四五四团团长、武鸣军分区参谋 长等职。率部四战四平,带伤在担架上指挥了对稳定东北战局起重要 作用的拉发车站战斗、牡丹江剿匪。在长春战役中,率部扼守城北, 击退敌军13次进攻,并将企图突围的敌新七军三十八师和六十军一主 力师死死堵住,激战3昼夜,毙敌1000多人,坚守了阵地。总攻时, 又率部歼灭敌一个独立旅,俘获敌军5700余人。平津战役中,率部与 敌一五一师激战,胜利完成牵制敌军的任务,俘敌千余人。1949年4 月,南下渡江,参加衡宝战役、廉江围歼战役,率部挺进镇南关(今睦 南关)。 于韬在革命战争年代,出色地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战斗任务,多 次负伤,多次受到上级的奖励和通报表扬,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荣获国防部和中央军委授 予的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二级红星功 勋荣誉章。 建国后,于韬在负伤致一等残废的情况下,始终保持和发扬我党 我军的优良传统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决执行上级的指示命令,从严 治军,积极忘我的工作,为部队建设呕心沥血,恪尽职守。离职后, 他保持了共产党员的革命传统,关心党和国家大事,关心部队建设。 他胸怀坦荡,光明磊落,为人正派,刚正不阿;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生活俭朴,廉洁奉公;团结同志,联系群众。在长期患病期间,他始 终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疾病进行了顽强的斗争,表现出一个老 共产党员崇高的革命情操。 1982年,中央军委批准其为正军职。 1990年3月14日,因病在广州军区总医院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