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轩同志简介:

李轩,化名王继均,1916年11月11日,出生于四川省营山县一 个雇农家庭。1932年12月,参加红军,193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 党。参加长征,先后任红军宣传队宣传员、红军供给部袜厂工会委员 长。1936年8月后在红四方面军党校、中央党校学习并任支部书记。 抗日战争时期,李轩同志先后任中共豫西荥阳县委书记和荥阳、 汜水、广武中心县县委书记。1939年,被组织派往新四军第六支队, 到达涡北彭雪枫部,参加了豫皖苏边区党委的组织工作。 1939年底,李轩同志由新四军第六支队和豫皖苏边区党委调到中 共皖北特委代替原特委书记周季方,来到安徽省临泉县的老集镇,经 管挺同志的协助,发动进步人士集资,在老集镇开了一个“协兴文具 店,,。李轩同志化名王继均,受聘为该店掌柜,由地下党员王振江以书 店伙计的名义配合,组建了新的党的地下联络站,表面是文具店,实 际是党的特委机关,领导着阜阳、太和、临泉、界首、新蔡等地党的 工作。 当时,皖北党的基础工作很差,仅临泉稍微健全,有县委、区委 和支部;太和比较差,仅有县委和几个支部;阜阳更差,仅有一个支 部,下有个别党员;界首还没有党的正式组织。 李轩来到老集后,党的活动更为广泛了。他时常以书店老板的名 义,化装成卖书和购货的生意人,去下属的迎仙店、太和、界首、阜 阳、临泉、沈丘等城镇联络工作,深入贫苦群众,发展党组织。经过 李轩同志的努力,各地相继健全了县委以及下属的支部等机构,发展 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青年入党,壮大了党的力量。 随着日寇的迫近,加之,黄泛区特殊的地理位置,豫皖交界处的 界首镇成了临时的避风港。大量灾民涌入界首;周围徐州、蚌埠、商 丘、开封、南京等大城市沦陷后逃难出来的达官贵人、富商大贾,也 相继到界首暂居,以至于界首逐渐繁荣起来。国民党当局也在界首附 近派驻了大批军队,设立了许多党、政、军、警、特机关。 1940年7月,随着形势的变化,上级党组织撤销了皖北特委,组 建了中共阜临太中心县委,李轩同志担任书记,同时接管了由中共豫 东特委划过来的沈丘县委,按照上级指示,建立秘密交通线,在界首 设立政治交通站,确保皖北新四军四师与延安中央军委和大别山根据 地的新四军五师安全联络。 为了在两省三县共管的界首做好城市工作,李轩同志乔装来到界 首,同时秘密约定太和、临泉、沈丘三县的地下党县委书记宋英、宋 梦麟、丁兆一召开了一次特殊会议,分析了界首特殊的局面,决定把 界首由三县分管、各自为战的局面统一起来,交由中共沈丘县委直接 领导,沈丘县委的工作重心转到界首城,建立中共界首特支,从各县 抽调一些精干的党员同志,充实到界首特支,由丁兆一同志负责,建 立界首交通站。 之后,丁兆一率领沈丘县委进驻到界首城内,李轩经过考察,相 继抽调了马建中、董种珊、刘芳洲、马翔九、李文钦、王振江等优秀 同志来到界首。李轩同志指示他们在界首开办了“益友筱商社”,作为 党的交通站,接送党内同志,传递秘密情报。来到界首的同志,分别 找到合适的掩护身份秘密地工作,由丁兆一分别接头和联系。 1941年初,国民党嫡系部队、有着“中原王”称号的汤恩伯,率 领第三十一集团军和鲁苏豫皖四省边区党政分会,来到界首近郊,盘 踞界首。他组织了九个师30万兵力,去夹击皖北新四军彭雪枫部,同 时训练和派出了大批特务,企图肃清共产党组织。在这种严峻的形势 下,李轩同志指示界首党组织成立界首情报站,分别派出得力人员利 用社会关系打入到敌人内部去工作,以便获取有用的情报,提供给新 四军四师。派出的马建中顺利打入了国民党沙河警备司令部当上了上 尉副官,接近了在界首的国民党军政要员,多次获取了重要的军事情 报。 1941年2月间,驻商丘和毫州的豫东日寇,纠集大批军车,组成 机械化部队,向皖北的太和、界首一带进犯。李轩同志布置各县党员 及时宣传抗日,鼓舞士气,并指示界首和太和党组织就地成立抗日游 击队。经过及时的动员和努力,两县委分别以马建中、王文成、董种 珊三人为领导,成立了亮集抗日游击队、东王老家抗日游击队和光武 抗日游击队。在大敌当前,他们按照党的指示,不怕牺牲,领导人民, 守土抗战。 1941年夏,马建中从国民党沙河警备司令部提前获取了一份重要 情报:第五战区当局将要对我党领导的青年军团采取反革命措施。这 份情报很快辗转到李轩同志的手上,经李轩同志迅速地汇报和传递, 上级党组织及时撤走了青年军团中的大部分党员同志,避免了党的损 失。 1941年秋,处在敌军中卧底的马建中再次向李轩同志提供了一份 重要情报:汤恩伯从他的党政分会中抽调大批政干团员(特务分子), 分派到边区各县、区、乡,担任督导员,企图对我党基层组织进行一 网打尽。李轩同志及时传递到上级组织,并奔赴各地,提前撤走了县、 区、乡中较红的党员和进步青年。两次重要情报的提前提供和及时处 理,避免了皖北党组织的瘫痪。 界首地下党中打入到国民党界首警察局担任警长的刘顺德和打入 到国民党党政分会负责《重建导报》编辑的蔡宁同志,也分别获取了 许多情报,传递给李轩同志,使界首党的工作很主动、很有利,及时 完成了上级布置的任务。 李轩同志还布置界首党组织及时展开了宣传工作,秘密印制、散 发了大量传单,如《‘重建区’是个什么东西?》、《皖南事变真相》等 等,使处在白色恐怖下的界首人民,及时了解了国民党顽固派搞“重 建区”的阴谋和铲除异己、消极抗日的可耻做法。 1941年秋,李轩亲自到临泉迎仙店的“秦家饭店’’联络站,接洽 了刚从潢川国民党军队撤退出来的马翔九,并把马翔九同志护送到中 共界首特支,加强了界首的领导。10月间,把界首地下县委书记丁兆 一顺利转移到大别山根据地工作,中共界首特支的领导工作,交由沈 丘继任的县委书记李文钦领导。 新四军四师跳出顽固派军队的合围,转战到津浦路以东地区后, 皖北各地的地下党组织曾一度失去上级联系。1942年2月间,李轩和 中共豫南地委书记王宇找到了新四军七师党组织,通过七师的电台联 系上了四师党组织,这时四师指示,由于皖北顽固派势力过分强大, 四师转移,上级已决定改变交通线,界首交通站准备撤销,皖北地下 党组织划归方便联络的新四军五师领导。 1942年3月,因界首一带地下党处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中,部分党 员同志已被汤恩伯部的政干团特务所注意,有即将暴露的可能,为了 保存实力,李轩同志指示皖北豫东的大部分党员撤退到大别山根据地 的新四军五师所在地。3月底,他最后一次来到界首,见到了王振江、 董种珊、马建中、刘润华,安排他们说,大多数同志都已经撤走了, 你们是地方人,又有公开的职业,你们有条件留下来坚持任务。可暂 时不撤,但要注意隐蔽,这里环境险恶,先不布置你们什么任务。今 后会由李文钦同志跟你们联络,由他再向你们传达指示。因为情况紧 急,李轩同志离开了皖北,撤退到了湖北宣化店。 1942年春,李轩同志担任中共豫东南地委组织部长。 1943年,李轩任中共豫南鄂东地委社会部部长、公安特派员、公 安分局局长。 解放战争时期,李轩同志参加过中原突围等战役,历任中共豫南 地委委员兼中共罗(山)礼(山)经(扶)光(山)中心县委书记, 鄂东干部第九大队政治委员,中共湖北荆州地委社会部部长兼公安处 处长。 新中国成立后,李轩同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勤奋工作。1952 年6月,任中共湖北荆州地委副书记兼社会部部长。同年12月,任中 央地质部探矿工程司副司长。1955年8月后,历任地质部生产技术司 司长、干部司司长、人事司司长。1961年1月,任地质部副部长,1965 年6月,任地质部党委委员、副部长,1966年1月,任西北局三线建 设委员会委员。1975年后,先后任国家地质总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 地质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等。 2008年1月2日,李轩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

纪念文章:3

主页管理:15525

我是李轩的晚辈

入驻晚辈
  • 15525
    15525
  • 柴进
    柴进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