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过去革命工作经历,我心如潮涌,浮想联翩。虽未有战争年代的光荣经历,但在建国前后,恢复国民经济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各个工作岗位上也做出了一系列有益于人民的事。不过往事如烟,错综凌乱,千头万绪,真不知从何处着手,只能将我思想上印象较深的几件事例,不殚繁锁的写出来,以飨读者,并作为向总公司创建五十周年的贺礼。我出生于1934年,六岁时在长清县的石麟小学读书。日本鬼子占领长清后,我住在县城里的外公家。 当时外公家的斜对面就是长清中学,(现在是长清一中)这里就是日本宪兵队的大本营。日本鬼子经常抓进些中国老百姓,里面随后就会传出撕心裂肺的惨叫声。有一次我出于好奇,爬上墙头往里一看,里面的情景让我紧张得不敢喘气,日本鬼子正拿中国人做拼刺刀练习的活靶子,几只东洋狼狗也在撕咬着中国人。日本鬼子的暴行,在我幼小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1945年日寇投降后,国民党恢复了原长清中学,1947年我考入长清中学。 1948年秋,解放济南的炮声打响,长清解放了。是年九月份,老解放区的冀鲁豫第四中学的校长何书九率领六名老师及百余名学生,从聊城绕道肥城来到长清,与长清中学合并,更名为“山东省长清中学’’。学校针对当时的情况,对学生是以思想教育为主,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土改政策教育,革命人生观教育,以及战争形势的发展,和新民主主义理论教育等,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大大提高了政治思想觉悟。这时我暗自下定决心,永远跟着共产党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更好的锻练自己,报名参加了该校第一批共青团员,并踊跃参军、参干。於1949年八月,我首批被学校输送到鲁中南行署,正式参加了革命工作。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宣传发动群众。有一天,我在一户人家里看到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脸色腊黄,看见生人就流露出惧怕的神态。我经过反复调查,知道了小姑娘是这家收养的童养媳。我立即通知农会把小姑娘解放出来,领导夸我工作细心,为群众办了件好事。 1950年后,我先后在泰安县法院、邹平县法院工作,担任书记员,协同有关同志处理过许多重大案件。全国政法战线通过努力,清除了革命队伍中的蛀虫,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举国上下精神振奋,到处呈现出廉洁自律,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1964年8月我被调到贵州省财经干校工作,担任四班的班主任,兼上政治思想教育课,历经三年(后文革运动开始了)。通过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悟出了不少道理,得到不少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充分认识师德修养的重要性。通过于教育工作,使我认识到师德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建立起来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道德品质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社会的互相关系的道德准则。师德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良好的师德,是“敬业、乐业”的基础,是实施教育的前提,是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动力。 二、树立无产阶级革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当时,这是职业道德的修养基础,是突出政治的表现。一个教育工作者,道德品质的优劣,主要取决于自己是否树立了无产阶级世界观。具有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教育工作者,会把人生看作是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就会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忠诚党的事业。所以,个人的主观努力,是良好的师德得以形成的坚实基础。 三、艰苦朴素,以身作则。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严以律已,发扬艰苦朴素的革命传统,不担取决于他的言教,也取决于他的身教。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青年学生喜爱模仿,可塑性强,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学生。 四、对学生的公正严明,是教育工作者获得威信的根本保证。我常对同学们说:一个好学生,要想不断进步,应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即使有了挫折,也要从失败中接受教训,不悲观、不消沉,奋起直追,继续拼博。 三年的教育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领导满意,我也很开心。直到现在,我还仍然依恋着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这项工作。还有许多事情让我难以忘怀。在这里我重点讲讲咱公司的情况。 1973年,我调入济南汽运公司工会工作。那时候,咱公司由于受“文革’’的影响,生产不是很景气,人心也比较涣散。1975年春,公司组成了以迟宗镒为首的领导班子,下分三个工作小组,分头深入基层帮助开展工作。我们组的组长是董金福,成员还有安功章等。 我们来到章丘汽车七队开展工作,我和安功章等同志具体分工汽车七队的生产任务。汽车七队的书记兼队长王金堂,副队长王继文。我们向队领导说明来意后,他们很重视,马上就召开了党支部会议,决定和我们协调一致,密切配合,下大决心把生产搞上去。 当时七队全体职工也就百十号人,客车八部,货车四十余辆,修理车间一座。王金堂同志年富力强,不仅有生产管理经验,而且在工作上也很有魄力。王继文同志工作上踏踏实实,能吃苦耐劳,和一把手配合得很好,善于讲究工作方法,当然我们就更加支持他们的工作。我们帮助他们与莱芜汽车六队,新泰汽车八队取得联系,开展队与队之间的生产竞赛活动。我首先帮助他们起草好挑战书,然后我亲自送到莱芜、新泰车队。六队书记王恩光、八队书记周文祥接到挑战书都很高兴,表示坚决接受挑战。 队与队之问的生产竞赛活动开展起来了,工作组与七队的担子加重了。为了充分调动起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我们和七队的领导以身作则,处处起表率作用。我们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先帮助驾驶员给车辆加水,摇车发动等,等到车辆全部出发后,我们才回去洗脸刷牙吃早饭。白天我们都深入到车间。晚上等到所有车辆收齐后,我们才能入睡。王金堂队长,白天忙了一天,半夜等到驾驶员全部归队他才放下心来。驾驶员们也是格外辛苦,整天风里来雨里去的,拉煤炭、拉矿石、拉水泥等等,真是披星戴月,日夜兼程。副队长王继文和工作组的安功章及本车队的安全员都经常跟车上路,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那时候还搞歇人不歇车,生产进度真是日新月异。车问和后勤也是积极配合,驾驶员随到随时能吃上热汤热饭;车辆出现故障随到随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汽车七队连续两个月创出了公司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成绩,为公司打得翻身仗立了头功,我们工作组全体同志的脸上也很光彩。汽车七队当时成为全公司学习的典型,公司党委书记迟宗鑑同志马上来到章丘七队,借县委大礼堂召开了现场大会,济南日报社也派记者前来采访报道,七队成为全公司学习的榜样。 回顾这一段的工作,我认为有这样几条经验: 1.工作组与汽车七队领导干部,严以律已,以身作则,与广大职工同吃、同住、同生产,同甘共苦,毫无特殊之处,这是能够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 2.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三级核算,即车队核算、班组核算、单车核算;单车指标,生产指标落实到人;保修人员实行包干制,包班组,包车,保证车辆技术状况完好。 3.开展生产竞赛,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采取生产进度公开化,每五日用黑板报公布一次每人每车的生产进度情况,车队天天广播好人好事,促使大家你争我赶,谁也不愿落在后面。4.后勤人员分工值班,各负其责。那时候,生活条件并不算好,也无夜班费,职工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算高。那时候一把手亲自抓食堂,保证驾驶员随到随吃。特别是晚上,驾驶员劳累了一天,回来能吃上热饭,心里就很满足了。所以,只有领导对职工无微不至的关怀、体贴,职工才能和你同心同德干好工作。 1978年,公司决定举行技术业务练兵、大比武活动,这是针对十年文革影响,企业管理水平下降,职工素质下滑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 在这年四月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大比武大练兵正式拉开了序幕。东至汽车一队,西至保养场,比武的擂台全面展开了,杨永幸副经理担任总指挥。驾驶员比武在一队院内,三部半挂车比过桥,李其树首先过招。只见他驾驶车辆稳稳当当驶过桥后,大家齐声叫好。随后是驾驶员蒙着眼睛拆装分电器、排除油电路故障。紧接着售票员、服务员、出纳员、炊事员、木工、板金工等十余个工种的人员,根据本专业工作特点,也相互激烈比试起来。售票员面对几十名“旅客’’,一手接钱,一手给票,无论东西南北何处站点,丝毫无错。服务员张连霞,以标准的普通话,把所有的客运线路、班次、途经站、里程、票价等相关知识,背得滚瓜烂熟。板金工把手里的铁皮叮叮当当敲打一阵,不到半小时,优美标准的烟筒打出来了,这里面曲淑英表现最为出色,“曲板金”的雅称由此产生。在保修场进行的大比武中,车工、钳工、修理工等,也都按规定的项目,做出精采的表演。当时,候车的旅客、过往的人群也都挤进来观看,无不为我公司职工的精妙技术所倾倒。这次大比武活动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新闻单位不断来人采访报道,周围各大企业前来学习取经的络绎不绝。 这次大比武活动,振奋了广大职工的精神,掀起了一个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学业务的热潮,极大的推动了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