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兰同志简介:

出生于1924年7月6日,娘家是中桃花埠村南三里路外的唐山子村。在轰轰烈烈的抗日热潮中,她一奶同胞的哥哥王化明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并参与了当地抗日民主政府工作。由于年轻上进,有工作魄力,政治上紧跟共产党走,很快加入了共产党,并担任了河西区高里乡乡长。这一段时间,王化明的革命活动对十五六岁的王化兰影响很大,并使之深受教育 。后来因阶级异己分子的仇恨,王化兰大娘的哥哥被暗害。这一事件对王化兰打击很大,也激起了她的革命义愤。她发誓,要继承哥哥的遗志,把抗战工作进行到底。从此,她在村里积极参加识字班活动,做军鞋,做军粮。出嫁到中桃花埠以后,成为人妇,角色发生了转变,但她参加村里革命活动的热情没减弱,抗战的劲头儿没降低。婆家村里的人都知道她在娘家时就踏实肯干,就选举她担任了中桃花埠的妇救会长。 王化兰老人是抗战胜利那年结的婚。婚后两个月,就传来抗战胜利的消息。为了保卫胜利果实,各地开展了大规模的参军运动,掀起了参军热潮。在欢庆抗战胜利热潮的鼓动下,王化兰老人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动员新婚不久的丈夫参军,并与村里的识字班队长谷香云相约,她们俩每人送一名亲属参军。谷香云还是识字班,就动员了自己的哥哥踊跃参军。她们的模范行动,带动了沂临县的参军工作的开展,涌现出了许多父母送子、妻子送郎、兄姐送弟参军的动人事迹。王化兰老人所在的县沂临县一次就参军一千余人;仅中桃花埠村,一次就有18名青年踊跃参军,并随部队立马开往抢占东北的战场。 1946年6月全国内战爆发。面对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进行了英勇自卫。此时,沂临县已划归沂南县。为了更好地抗击国民党军队的进攻,王化兰老人于1947年初随部分机关干部北撤。在沂水高庄地区,巧遇了在华野八纵当兵的丈夫谷兰陵。经某部第三护理所所长赵方善批准,王化兰老人随即参军参与了三所护理员工作。几个月后,跟随所在部队参加了闻名中外的孟良崮战役,冒着纷飞的炮火抢救伤员,进行包扎护理。至1948年7月,王化兰老人因病经批准复员回村休养,并继续担任村妇救会长。期间,一如既往地参加了村里收集军鞋、运送公粮各项工作,挑起了支前抗敌、生产自救两副重担。当年的《鲁中日报》、《大众日报》,曾分别在不同时期专门报道过王化兰老人的模范事迹。 建国后,王化兰老人于1953年11月担任中桃花埠村初级社副社长,1954年10月任泉头乡妇联会主任。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刚开始阶段,铁山区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从互助组,而初级社,而高级社,在这个进程中曾有著名的七位女性任劳任怨,一马当先,在那一域里享有盛誉,因为她们的名字里都有一个“兰”字,人称“七兰”,王化兰老人即是其中之一。 在大跃进、兴办人民公社时期,王化兰老人于1959年11月随军,长期生活在丈夫谷兰陵供职的山东龙口、浙江镇海等地。1967年8月随离职休养的丈夫回原籍,定居于沂南县城。后根据鲁发(1984)19号文件精神,王化兰老人享受建国前老干部、老党员、老军人补贴,分别由县委组织部门和民政部门按月发给定期补贴。2000年丈夫谷兰陵病逝后,王化兰生活中又增添了一份遗属补贴,王化兰老人生活宽裕幸福,更兼儿女孝顺,照顾周到,老人颐养天年,快乐如意。 2004年2月20日,王化兰老人因病逝世,享年81岁。

纪念文章:1

主页管理:15719

我是王化兰的晚辈

入驻晚辈
  • 15719
    15719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