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卿(1898 -1938) 字麟书,洙边镇界首三村人。出生在一个破落地主家庭,自幼上学,很有才气。下学后,曾在孙家略庄、临沂学过几年生意。家庭破落后,他能够接近群众,了解群众的疾苦,关心穷人,没有钱的他借给,没有粮的他也借给。有的人还常到他家里吃饭,有时他家里的煎饼烙不上吃。他的妻子也为人善良,同情和关心穷人。因此,他家和穷人的关系比较密切,打墙盖屋,一些穷人都主动去给他帮忙。 刘瑞卿虽是地主出身,但他反对地主的压迫和剥削,对雇工比较关心,天冷了他发动雇工们烤火。有的地主发现雇工烤火,要打雇工,刘瑞卿质问说:“为什么要打他们,你打人谁种地打粮给您吃?”有一个地主借全村修围墙之机,多向老百姓要钱,有贪污行为,穷人不服气。刘瑞卿支持穷人起来和他算帐,要求把贪污的钱退出来。这个地主不退,刘瑞卿和一部分穷人要和他拼命。 1928年,北阀军来到莒县。刘瑞卿在三界首一带组织农民协会,进行游行示威,高呼:“打倒土豪劣绅!”并参与破除迷信的活动。他的二哥是国民党的区长,对他的活动很不满意,常训斥道:“老四(排行老四),你到底要怎么着!”刘瑞卿回答:“你干你的,我干我的,人各有志!”刘瑞卿坚持正义,有群众基础,和三界首几户地主对着干,所以,地主们既怕他又恨他,叫他“四坏锥子”。刘瑞卿还反对国民党县、区政府苛捐杂税,被十字路镇长吴飞行告到莒县、临沂和济南,因此被国民党顽县长“许黑子”逮捕关押过。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爱国人士谢辉、张子亮、何连峰、刘怀川等酝酿成立十字路抗日游击大队,听说刘瑞卿思想进步,并组织了几十人的武装。商定派张子亮、刘怀川到三界首和刘瑞卿联系,目的是联合起来抗日。由于他们的思想一致,一谈即合。几天后,刘瑞卿就集合了80多人、60多支好枪参加了十字路游击大队,使部队很快发展到200多人。谢辉任大队长,张子亮任副大队长,刘瑞卿任参谋。这支部队是鲁东南一带最早的一支抗日部队。 十字路抗日游击大队刚成立之久,国民党顽县长许树声认为这支土部队寥寥,不用去几个人便可收拾。于是派了一个30多人的匣子枪队,气势汹汹地来到十字路抗日游击大队的驻址——营院子,企图来收缴武器,解散部队。匣子枪队一到营院子,看到整齐的队伍,耀眼铮亮的枪支,严阵以待,灰溜溜地走了。事后,谢辉、张子亮等人说:“要不是瑞卿那部分人和那样好的枪支,游击大队当时会受到很大的挫折,甚至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1938年春,刘瑞卿去淄博境内找谢辉联系工作,带了大量宣传品,在回来的路上遇敌被害,终年4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