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顺同志简介:

孙承顺坪上镇柞墩村人,1931年4月出生。初中文化。1945年以前在家务农、雇给人家放牛,后任儿童团长和民校小先生。1946年在县青校学习。1947年4月参加工作并加入青年团。194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4月至1951年10月先后任诸睦乡文书、坪上区委统计干事、组织委员。1952年11月任朱芦区委副书记。1956年7月任路镇区委副书记。1958年2月任路镇乡党委书记,同年任路镇公社党委书记。1959年5月任团林公社党委书记。1961年3月任许口公社党委书记。1963年1月任许口区委书记。1968年3月任许口区革委副主任。1970年1月任许口区革委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组长。1970年2月任大山区革委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组长兼 革委副主任。1971年5月至1975年10月任大山公社党委书记。1971年11月任中共莒南县委常委。1973年2月任莒南县委副书记。1975年6月至1981年4月兼任县公安局党委书记。1976年6月兼任县革委副主任。1977年10月任县革委党组书记。1980年12月任县委书记。1981年1月兼任县武装部政委。1981年9月兼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1984年2月至1985年任蒙阴县委书记,兼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武装部政委。1986年至1988年任临沂地区人大联络处主任。1988年秋任临沂地区人大工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1992年离休。 1955年被山东省委、省人委授予“山东省社会主义农业建设积极分子”称号(省劳模),受到奖励并在大会上发言。1971年被选为临沂地区党代会代表。1975年出席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并受周总理邀请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国庆二十六周年盛大宴会。1981年被选为山东省党代会代表。1984年在日照市受到胡耀邦总书记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1985年省军区政治部以“尽职尽责抓武装”的典型印发全省进行表扬。1987年被选为山东省第七届人大代表。1991年在“蒙阴山区资源开发”工作中,受到临沂行署和省科委的表扬并颁发荣誉证书。 1956年3月在山东省社会主义农业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上做了典型发言。新华社、<大众日报》对此做了多次报道。 1973年至1980年任莒南县委副书记期间,主管农业生产。在严立乾书记的领导下排除以生产压革命等各种干扰,继续开展学习两寨运动。他带领农林水一班人倾尽全力、不辞劳苦,走遍全县各个村庄的山岭河川,和社、区、村干部一起制定规划。每个冬春发动 多万人上阵,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并经常组织社、区、村干部参观学习,检查指导,相互促进。社社有战区,村村有战场,在全县展开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山岭薄地削岭填沟建成高标准梯田达到了60万亩,32万亩平原涝洼建成园田化,四座大、中型水库建闸,条条干渠开挖配套,特别是九岭干渠穿越五社九条大岭100多华里,凿隧洞架渡槽,开石劈岭,工程十分艰苦。全县打大口井500多眼,机井1000多眼,建机灌站200多处,小型水库100多座,水浇地达到了78万亩。 1981年至1984年2月任莒南县委书记期间,带领县委一班人认真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方针政策,重点抓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彻底解决吃大锅饭的问题。当时有些干部思想阻力很大,为了解放思想跟上形势,他带领公社党委书记去聊城地区参观学习,在全县限期推行经济大包干,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生产积极性,农村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气象,粮油产量大幅度增产。同时大抓了精神文明建设和计划生育工作,他首先以身作则,在常委中实行三清(自己、子女、身边工作人员),采取了“抓头头、头头抓、先干部、再党员、后群众”的措施。先请各级一把手,稳妥扎实地做具体工作,成效显著。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计划生育红旗单位”称号,并在全地区和全省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介绍了莒南的经验。 他在蒙阴主持工作期间,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率领县委一班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落实政策、大胆改革。在抓好粮食生产和县办工业、乡镇企业的同时,搞好山区开发,大力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蒙阴县是省、地山区开发基点县,县委提出“蒙阴的潜力在山上,财富在山上,出路在山上,开发山区奔小康”的口号,建立了山区开发指挥部,与省里来的几十名专家技术人员一道发动全县干部群众投入山区建设,创造财富,增加商品生产。1984年秋在省委召开的省地县三级书记会议上介绍了蒙阴山区开发发展多种经营的经验,《大众日报》作了报道,临沂行署和省科委对孙承顺在山区开发工作中取得的成绩颁发了荣誉证书,给予表彰鼓励。兼任蒙阴县武装部第一政委时,和武装部党委一道抓好自身建设,重视全县民兵工作,组织民兵在山区开发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得到了省军区政治部的称赞并发文通报全省地县学习,《山东民兵》半月刊全文刊载。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开国群英

我是孙承顺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