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山 又名李传峰,团林镇李家桑园村人,1926年8月出生于农民家庭。7岁入读私塾6年,后进入抗日学校读书5年。1944年由莒南县青训班分配到壮岗区从事教育工作。1945年1月入伍,到滨海军区23团。历经安东卫、7口子、夹仑口、涛雒、石臼所、日照、两城等战斗。1945年秋进军东北,历经广陵站、北镇、四平、老爷岭、拉法、“三下江南”等战斗。以后,从前线调往牡丹江和佳木斯地区,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改革,建立新的政权。这个时期要不断地与大小股不等的武装土匪进行频繁的战斗,以保卫群众的斗争成果。1948年夏又从后方被调往前线部队,参加了解放长春、辽沈战役、平律战役、河南省的安阳、新乡战役、湖南的衡宝战役,直至解放海南岛为止。1950 年秋参加了抗美援朝,后又被调回国内从事炮兵院校教育工作。期间,在中南团校、华中大学、郑州大学、解放军政治学院等学习深造。1965年夏到1966年底,参加了援越抗美,历经19次战斗,击落击伤美机33架。在16年的战争生活中,参加的大小战役、战斗50多次。战斗中能勇敢顽强,不怕流血牺牲。解放日军侵占的石臼所时,为瓦解敌军到距敌100米的桥底下喊话。 在解放安阳战斗中,率部分同志前往阵地途中,路过敌密集炮火封锁线时,在交通壕里被我军奔驰的炮车挤压而昏死过去,苏醒后坚决不下火线,硬是让人抬着进入距敌150米处前沿炮兵阵地上(当时叫抵近射击),执行炮火攻坚任务。 1970年至1973年,在太原市军工电子厂,任党委书记兼军管会主任,及时安定了工厂的混乱局面,保证了军工生产,及时而又充足地供应了陆海空三军所需的装备,按期完成了对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巴基斯坦等国的援外任务。工厂成为国家四机部、山西省先进企业。自参加革命以来,历任部队的政工队员、政工队长,县委秘书、县土改工作队长、区委书记兼区长,部队团分总支书记、团政治协理员、组织股长,军部秘书,院校和师的宣传科长,团政委,工厂党委书记,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等职。 在地方和部队曾受过军委等单位六次通令嘉奖,四次受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集体接见。荣获过解放东北、解放华北、解放中南六省纪念章各一枚。荣获过独立自由奖章、援越抗美奖章各一枚,独立自由勋章一枚,三级解放勋章一枚。立集体三等功二次。1984年秋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