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云同志简介:

杨云(1900 -1970) 十字路镇万家蝙山村人,原籍四川省巴中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一家7口,兄弟5人,13岁时父亲去世,不久小弟弟又因饥饿而死。1933年1月26日,杨云带领207名贫苦农民和3个弟弟在四川省广元县参加红军第四方面军,被编成一个独立突击队,任队长。4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入伍后不久的一天夜间,国民党军队以重兵包围了驻木杆城的徐向前部队指挥部,杨云奉命驰援。他率队急行几十里,猛插敌阵,杀开一个缺口,使指挥部安全转移。他的突击队被徐向前称作“常胜军”。杨云参加红军后,因作战英勇,对敌斗争坚决,引起敌人的百般仇恨。1933年8月20日,杨云的母亲、妻子和一子一女同时被国民党反动派残酷杀害。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离开川陕根据地长征。途中,杨云所带领的突击队担任大部队的开路先锋。一次,突击队和一部分红军游击队不足500人在一道很高的山岭上宿营,被2万多人的国民党军队包围。杨云带领突击队,趁天黑分成几路插进敌人的宿营地。他们身穿便衣,三五人为一战斗组,一夜间活捉敌兵600多人,天明前,红军战士换上敌军服装,机智地甩掉了敌人。过草地时,粮食极端缺乏,战士们不得不靠吃树皮、草根等充饥,杨云为防止战士们食物中毒,遇到新的树皮、草根,总是先尝尝,然后再让战士吃。长征途中,他率突击队与敌作战近百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陕北。1937年8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杨云被编入一一五师六八五团。1939年1月,开赴山东、苏北一带,与地方游击队合编为苏鲁豫支队,任二营七连连长。3月4日,奉命攻打丰县城,守敌凭借坚固的城防工事顽固抵抗,当他们逼近敌人最后一道城墙时,杨云已身中9弹,仍继续战斗。突然,又被敌人的炮弹击伤右腿,被战士们抢救下来,送进医院治疗。杨云伤未痊愈,便请求重返前线参加攻打泗阳县五里庄战斗。在战斗中杨云率领全连战士在3个小时内,七进七出五里庄,战斗结束时,他累得口吐鲜血,昏倒在地,又住进医院。 1940年,杨云被部队留在江苏省泗阳县川城镇,先后任镇长、乡长、区长等职。1946年返回部队,在荣军教养院工作。7月,自愿要求参加农业生产,带着妻子周长兰被安排到山东省莒南县万家蝙山村。此后,历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和区(公社)党委委员等职。杨云到地方后,从不居功自傲,坚持参加生产劳动,锄地时因伤腿不能站立,便跪着锄,膝盖被磨破出血,便把鞋底绑在膝盖上继续干。1951年9月,杨云被推选出席在北京召开的老根据地人民代表会议,29日晚,参加了毛泽东主席在怀仁堂宴请各界人士的国庆招待会。1952年,杨云创出玉米亩产500公斤的记录,出席华东地区农业劳动模范表彰大会,被评为华东区玉米生产特等模范。1956年出席全国第一次烈军属、革命残废军人、复员军人及拥军优属模范代表会议,又一次受到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1959年,任路镇公社石料场场长,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一个秋季生产石料3000余立方米,保证了全乡基本建设的需要。杨云拖着病体劳动,在病情加重的情况下,仍为村上的事操心。妻子劝他休息,他说:“不关心党的事业,那算什么共产党员呢!一个党员,能干就于,不能干还能说,还能宣传党的政策,引导群众干社会主义。” 1970年1月去世。5月,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开国群英

我是杨云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