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林( 1918.1-1995.11) 曾用名夏锡龄。板泉镇胡家庄村人。1929年就读于板泉小学(原为临沂县第十小学)。受在校教师共产党员刘谐和(刘钝之)革命思想的影响,与同窗好友王任之、李伴农、薛汉鼎等人共同追求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1932年12月,经刘谐和介绍,他与王任之等6人被发展为中共党员。并于同年17日成立板泉崖党支部。积极从事党的地下革命活动。1937年在临沂师范中学读书时,抗日战争爆发。为了投身抗日救国的革命斗争,他与志同道合的同学薛汉鼎等人一路艰辛步行赴延安,到陕北公学院分校受训。 1939年初,组织分配他到中共中央机要科任译电员。1940年4月经周恩来同志的推选,组织决定调他 到十八集团军驻渝办事处做译电工作。5月随周恩来一路翻山越岭,冲破国民党重重关卡,行程一个多月,于6月初安全到达重庆红岩嘴。 十八集团军驻渝办事处,又叫中共代表团(由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等同志负责),这都是公开对外的名称,实际上是中共南方局(当时是秘密的)。夏林在南方局机要组工作。当时,国民党对办事处严密监视。七、八月间日本侵略者又一次对重庆进行狂轰滥炸,在这十分危急的情况下,他与同志们为了及时传达党中央的方针政策而努力工作,出色地完成任务。1940年10月,组织调他赴香港做地下工作(机要工作),南方局驻香港做地下工作的负责人是廖承志同志。由于工作艰险,人员不足,因此机要、译电工作全部由夏林一人承担。在南方局与香港地工失去联系3个月时,他的一次成功破译为党的工作带来新的转机。为了应付更加残酷的环境,还预备了极密电码和应急密码,一旦遇有紧急情况直接与延安联系。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25日英军投降,香港伦为日军铁蹄下的人间地狱。形势的严峻使机要工作更加艰险,他们随时都有被捕的危险。南方局决定分期分批撤回驻港地下工作人员,廖承志、刘少文等同志陆续离港返回重庆。只留下李少石(廖承志的姐夫)和夏林等四人坚持工作。他靠着对党的赤胆忠心、置生死于度外的勇气,胆大、心细的工作,顺利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1943年6月夏林回十八集团军驻渝办事处。不久,国民党的第三次反共高潮开始了。在办事处周围,除了原先设置的监视部队外,国民党又增派一个营,到处都有荷枪实弹的国民党军队把守。在南方局的领导下,他和同志们一起,大家沉着应变,工作进行得井井有 条。 1945年6月,上级调他回延安中央机要处工作。1946年,因工作需要,组织上要他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部任机要科长。由于夏林与机要人员的努力工作,确保了红色电波的安全畅通,使中共中央和毛主席正确的军事策略和战斗部署得以顺利贯彻,保证了战争的胜利。由于战争的残酷、生活的艰苦,加上超负荷的工作,夏林病倒了,被调回中共中央机要处。1947年底,他随中央机要处迁到西柏坡任机要科长。 1949年初进北京城。1950年6月周总理任命他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经委员会机要处副处长。1952年12月调中央交通部上海打捞工程局任局长。1956年6月回北京任中央交通部船舶设计院院长。1957年6月调天津航运局任局长。1978年调天津市交通局任副局长。1977年、1980年被推选为天津市政协第五届和第六届委员。1982年离职休养。1995年11月5日因病去世,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