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荻秋(1909年8月1日~1976年3月29日),汉族,名聪,字仲榜,号健民,四川资阳县南津驿和平街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广汉苏维埃政府的创立者、新四军老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文革期间,与四人帮斗争,被诬陷、迫害为“大叛徒”。遭监禁6年,1976年3月29日,含冤辞世,终年67岁。 192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即担任成华县中心区委宣传部长、川西特委宣传干事等职务。 1930年,被派往广汉任中共特委书记,同年任中共温江县工委书记。 1930年10月,参加领导广汉起义,宣布广汉苏维埃政府成立,还代理主席,兼任第二纵队政治委员。 起义失败后,辗转到重庆,任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部长。 1931年3月到上海,任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秘书。不久又担任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总会党团书记,并参加上海民众救国会党团工作,还组织上海学生赴京请愿,并任总指挥。 1932 年3月17日夜,曹荻秋在昌平路英租界因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 1937年8月经党组织营救,被释放。出狱后即投身抗日救亡工作。 后任中共江苏省委文委副书记,负责领导上海文化团体党的工作。 1938年2月,在武汉参加沈钧儒领导的救国会工作,任联络部长。 后任中共鄂西北省委、豫鄂边省委宣传部部长。 1939年10月,曹荻秋随刘少奇赴豫皖苏边区,参加中共豫皖苏边区党委工作,兼任中共皖北特委书记。 1940年底后,历任盐阜行署主任、苏北行署副主任等职务。 1942年仅盐阜地区组织人民就有上万人。 1943年,日伪联兵2万余进行“扫荡”时,他深入到群众之中,与人民患难与共,坚持抗日,取得了反“扫荡”的胜利。以后,曹荻秋在领导苏北人民坚持敌后斗争中,又为建立江淮解放区做出了贡献。 1945年后,先后任中共盐阜地委(华中五地委)书记,中共盐阜区委书记,盐阜支前司令部司令员、政委,中共苏北区党委书记、盐阜区华中工委宣传部部长,继任西南服务团团长。 苏北军区政治委员和江淮区党委书记、江淮军区政治委员,华中行政办事处副主任。 1948年11月,任华中支前司令部政治委员。 1949年2月任华东支前司令部副司令员。 1949年6月,任上海西南服务团团长随军南下。 1949年11月起,先后任中共重庆市委第三、第二、第一书记,中共四川省委第三书记,重庆市副市长、市长。 1955年11月调上海,先后任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处书记,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市长。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兼任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十人小组组长,市经济计划委员会主任。 文革中,曹荻秋被打成了“叛徒”,遭监禁达6年之久。但他不屈服“四人帮”的淫威,坚信党和人民一定会胜利。 1976年3月29日,曹荻秋含冤辞世,终年67岁。 1978年4月,“十月春雷”后,经中央批准,中共上海市委为曹荻秋平反昭雪,恢复了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