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双明同志简介:

开发区杜店办事处西杨村的刘双明老人今年已经81 岁了,说起60 年前参加过的抗美援朝战争,老人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1951 年1 月,21 岁的刘双明随所属部队的志愿军第二梯队开赴朝鲜战场,他是一名通信兵,没有上过前线,他们通信大队在朝鲜新兴里地区负责保障指挥部和前线的联络畅通, 当时中央的总指挥部也设在那里。 “夜晚在大山沟里,迷路是家常便饭” “在朝鲜那会儿,要是没有上级命令,白天是不准擅自外出的,因为天上全是敌机,公路上根本看不见人,更看不见车, 部队全都钻到山洞里去了。我们执行通讯任务时全是在黑夜里。志愿军的部队全都集结在山里,我们就从这座山跑到那座山, 夜里要是听见附近有枪声,就必须赶紧把灯给灭了,摸着黑继续向前走。由于周围都是大山沟,雪下得很大,我们常会跑差了道,分不清东西南北。还好那时候山里全是咱志愿军自己的部队,问好了方向就不会耽误执行任务了。”刘双明笑着说。 “一个月内,我们把通信线从朝鲜一直架设到北京” 据刘双明回忆,有一次上级下达命令,要求必须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架设好从朝鲜新兴里到北京的通讯线路,“当时据说毛主席要亲自指挥朝鲜前线的战事,我们一共组织了七个工程队,有国内去的四个队,还有朝鲜当地的三个。冬天的朝鲜, 气温都在零下40 度左右,加上不停地下大雪,山上风刮得也很急,拖着电线杆在山上每走一步都很困难。加上土地冻得邦邦硬, 需要用工兵铲一点儿一点儿地挖,中间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我们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杆子竖起来后,拉线、架线的任务就交给了那几个工程队,最终工程还是按时保质完成了。” “执行通讯任务时,经常遇到敌人的特务” 当时公路上车来车往,把雪压得又硬又滑,和镜子似的, 稍微不慎就要跌一跤。有时候在夜里赶路,为了不暴露目标, 一有动静,就要灭掉卡车的灯,只能在黑夜里慢慢地摸索着走, 车和人随时有掉进山涧里的危险。刘双明说:“在朝鲜经常会遇到敌人的特务,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冷静,一般是不要说话, 对方说什么也装作没听见,听不懂。如果实在糊弄不过去,还是有一定危险的。不过敌特一般也不敢和咱们志愿军正面冲突, 他们主要针对的是朝鲜的部队。” “三月份火车通了,给养也送过来了” “朝鲜的冬天是很艰苦的,等到三月份,雪化了火车通了, 后方的给养也运过来了,情况才有所好转。白天,敌人的飞机也不敢像以前那么猖狂了,因为咱们的高射炮都运来啦!原来敌机总是轰炸咱们的火车,后来火车上都驾着高射炮,随时能把它们打下来。开春后冰雪融化,部队就经常上山拾柴,偶尔也能吃到一顿热饭了。” 采访快结束时,刘双明给我们展示了他保存多年的纪念章, 有1951 年参加抗美援朝时颁发的,也有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时留下的,他把这些纪念章存放在一个红色的塑料盒里,“我一直很仔细地保存它们,生怕弄丢了。因为看见这些,我就能想起和战友们一起战斗的那段时光。”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开国群英

我是刘双明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