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营同志简介:

博兴县兴福镇兴福村的李炳营,1950 年11 月,18 岁的他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医疗队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后被调入15 军44 师医疗队护士排工作,负责医疗麻醉。第一到第五次战役李炳营全部参加了,作为护士班的班长他曾多次负伤,对朝 鲜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刚过江膝盖就中枪 被炸后肩膀险分家 李炳营在医疗队负责麻醉,大多数时候是用口罩附上沾好乙醚的纱布,再扣到需要手术人的脸上,让被麻醉者跟着医生数数,“我数‘一’,他就跟着数‘一’,一直到病人不会数数了,再去查看他的瞳孔,如果放大了就可以进行手术了。” 李炳营介绍到。 就在刚过江不久的一天晚上,部队遭遇榴弹炮的袭击,李炳营就挂彩了。一颗子弹从他的左膝外侧打入,又从另一侧穿出, 结果除去流了点血,膝盖并无大碍。“很幸运,子弹没打着骨头, 也没伤着韧带,只是穿过了皮肤。”现在回忆起来李炳营依然直呼幸运。战友们也都觉得很神奇,明明看着李炳营的膝盖被打穿了,结果他每晚都跟着队伍行军一百多里地,一点也没耽误。可是之后他在东海沿线作战时左肩负的伤就没这么幸运了。 那次,一颗炮弹落在他和战友身边,一片炮弹皮击插入了李炳营的腋窝上方,炮弹皮连同衣服都插进肉里去了,李炳营回忆道:“爆炸过后附近的几个人全部是重伤。由于当时是秘密入朝的,所以我们都穿着朝鲜人民军的衣服。如果不是棉衣、大衣、秋衣这几层衣服,估计胳膊当时就和身体分家了。” 第二天李炳营忍着痛,自己用手术刀把伤处割开,挑出来厚厚一层带血的棉絮。“我们卫生队长让我把烂掉的皮肉一起割掉,也就是刮一刮里面的疮口,再上点药就没事了。”李炳营指着左肩上凹下去很深的一块伤疤说。 炮弹落下时,他用身体护住伤员差点牺牲 李炳营的左胳膊可谓多灾多难,在第五次战役进行到第二阶段时,他跟着部队在汉江北岸同敌人展开拉锯战。上级当时的计划是,一队人马先插入敌区的心脏地带扰乱视线,再配合外围部队形成夹攻之势,争取快速消灭敌人。 战斗进行的十分激烈,部队的伤亡人数不断增加,这让本就人手不够的医疗队工作压力骤增,为此全体医护人员特地向上级写了一个个申请,其中一条就是保证不让伤员再次负伤, 在签名时每个人都写的是血书。“那时候年轻人做事都很坚决, 我拿针扎破手指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就冲到前线抢救伤员去了。”李炳营说,但这次行动他遭遇了朝鲜战场上最为严重的一次负伤。 “一开始我抢救伤员进行的很顺利,等我背第九名战士时就出事了。这名伤员是右腿负伤,我一手托着他的左腿,一手拽着他的胳膊,背出去没走几步就听见有炮弹从头顶落下来, 我赶紧跪下放倒他,这时轰的一声爆炸了。那一刹那我就在想, 自己是写过血书保证不让伤员再负伤的,就拼命翻过身用自己护住他。”李炳营说。结果一块巴掌大小的炮弹皮打穿李炳营的胳膊后,又击中了那位伤员的头部,“我忍着痛赶紧查看他 的情况,但他的脑浆已经流出来了,没几秒钟我自己也晕死了过去。” 身负重伤终于与大部队汇合 李炳营表示,卫生员是战争中死亡率最高的三种人之一, 所以自己对这次负伤早有心理准备。“等我有了知觉,发现周围的人都在撤退,有人替我的胳膊进行了简单的包扎。当时我们的部队应该让敌人包围了,所以这种情况下只能自己照顾自己。既然部队要撤退那我就跟着走吧” 由于负伤严重李炳营走得很慢,这时恰好遇到了一辆卡车, 他赶紧上前拦住了司机。“我让他拉着我可他不同意,一气之下我就拿起枪指着他喊道,‘今天你不肯拉我就毙了你’。结果他就让我上车了。”等李炳营用力往车斗里爬时,“咔啪” 一声骨头响了,此时他才发现胳膊已经断了,里面的骨头全碎了。但他顾不了这些,夹紧断臂一咬牙就翻到车斗里去了,里面什么也货没有,就他自己一个人。 李炳营坐上车还没一小时天上下起了雨,就这样过了一夜, 到第二天凌晨三、四点时,司机让李炳营下车。“我这才睁眼一看, 车斗里五六公分高的雨水全被鲜血染红了,我让他看车斗里的水是啥颜色,说自己动不了了。结果他一把将我推下车。” 此时非常虚弱的李炳营根本经不住这一摔,再次晕了过去。“记得我晕过去前还记下了那辆车的牌号呢。”李炳营笑着说, “当我醒过来已经是早上九点多了,浑身上下没有一点劲,这时我突然发现不到两里远的地方有炊烟。因为失血过多我嘴里非常干渴,想去找点水喝,就强打起精神朝炊烟的方向走去。” 李炳营走近后发现那是131 团的营地,一名卫生队长认出了他,“哎呦,李班长是你呀!”李炳营急忙问对方要水喝, 但整个131 团就只有一锅开水,最后总算讨到了一缸喝。“我发现他那还有些盐,就抓起一把搅和进去,一口气喝了下去后身上暖和了一点,感觉也有劲了。”李炳营说。 首长含泪夸奖:小鬼,你任务完成得很好! 131 团的营地离师部不远,李炳营被人送过去后终于和大部队汇合了。这时他的断骨已经戳破了肉皮和纱布,露出了个骨尖, 扎得伤口生疼。“我们队长叹了口气对我说:‘我想把你露出来的这节骨头给弄断,这样总露着不是个办法。’我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也没顾上打麻药,队长拿医用老虎钳子围着那节露出来骨头敲打着,等钳子把骨头夹住,李炳营攥起拳头使劲一晃胳膊, 骨尖被掰下来了。“我都数不清这是第几次晕过去了,醒过来时我还跟队长开玩笑说,幸好用钳子掰下来了,要是用手掰啥时候能弄下来?” 就在两人笑着讨论时,卫生处的苗处长进来了,他注视着这名只有19 岁的卫生班长说,“小鬼,你任务完成的很好呀!” 这时李炳营发现苗处长的眼睛里早已噙满了泪水,“我当时也很想哭,但那时候眼泪却怎么也流不出来了。”李炳营回忆到。 经过诊断,李炳营的断臂还要继续动手术,当天他就被安排到了32 号病房,一个五、六间屋连接起来的大通铺。下午四点多钟,军医院的杨院长找到他说,“你准备准备,今天晚上给你动手术。” “我当时就问他,是扩创还是去碎骨啊?”李炳营说,“扩创就是把伤口扩大,用刀把里面的坏死组织清理出来。去碎骨就是把肉里的骨头渣清理干净。” 答案大大出乎李炳营的意料,“都不是,给你截肢。” “我一听,感觉就像是一盆凉水从头浇到脚,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愣了足有好几分钟。”但年轻人都爱逞英雄。李炳营心里打鼓嘴上却说:“行啊!我们到朝鲜不就是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八个大字来的么?要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要真正保卫自己的祖国,别说是锯条胳膊,就是把头砍了去不也就碗口大个窟窿么?您给我截就行啊!” 听到这里,杨院长起身踱了几步想了想,结果说出了一句让李炳营安心的话,“今晚上我亲自给你开刀,为你扩创去碎骨, 你有什么意见?” “杨院长,该说的我刚才都说了,服从治疗。”李炳营说。但就晚上开刀前,他又遇到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手术前的一个小插曲 晚上到手术室后,李炳营看见已经有人在那等着手术了, “我看到台子上已经准备好什么骨锯、骨锉这些个截肢用的工具,我就问,‘这是给谁开刀?’医生说不是给你,是给他。” 李炳营顺着看过去,等待截肢的是一位和他年龄相仿小战士, 当他上前想看看究竟时,对方却瞪着眼质问道:“你看啥!” “我看啥?我看你这胳膊有没有那么严重,是不是真的需要截肢。”李炳营的回答让小战士的态度来了个180 度的转变, “那你赶紧给看看吧!”李炳营上前观察了一阵,发现这名战士的伤口只是感染较为严重,做个扩创手术完全能治好,根本用不着截肢。 “他还这么年轻,截了肢将来他还找媳妇不?”李炳营气呼呼得质问起医生。几个医护人员没有说话,李炳营让他们去找院长,结果依然没人理他。这时,年轻气盛的李炳营骂了句脏话后喊道,“杀人也没有这个杀法的!”便一脚踢翻了手术台。这一脚,医护人员全被吓跑了,此时杨院长正好走进来,“李炳营你干啥,发啥疯?手术台翻了,你又浪费了一包消毒包!” “杨院长,这位小同志的伤还不如我的重呢,怎么能截肢呢?单纯的骨折怎么能当成粉碎性骨折处理啊?这可是一条胳膊啊!”杨院长近前一看,“耶,还真是来。” “还是院长的眼力高啊!”李炳营赶紧嬉皮笑脸得拍了个马屁。 听见李炳营和杨院长的对话,那位小战士立刻高兴地站了起来。手术完毕的第二天早上,那位小战士来感谢李炳营了,“哎呀,李大哥,是你救了我啊!你为我保住了一条胳膊!”从那以后,两个人的关系一直很好。 而因为这次胳膊的重伤, 李炳营渐渐离开了前线的岗位。“当时骨头被接好了,但从那以后我的左臂就明显比右臂短了一段了。”李炳营笑着说。 因为冒着危险抢水,在朝鲜立过二等功 因为表现突出,李炳营在朝鲜多次立功。“我在负伤后没耽误照顾伤员的工作,得了一次二等功,还有三等功三次。” 李炳营说。 让他印象最深的一次三等功,是因为成功从敌人的炮火下“抢到水喝”。战争中因为敌人的火力封锁,战友们都被困在防空洞里出不去。李炳营说:“那洞和洞是连着的,虽然没有具体数字,但里面是藏了不少志愿军。当时因为没吃没喝非常难熬。”据他回忆,由于志愿军武器装备非常落后,敌人十分猖狂,敢在阵地上脱光了跳舞进行挑衅。“当时人都渴到什么程度了?一次我接了点自己的尿准备喝,但看那颜色是红的我就又放下了,等我再一回头,那点尿就不知道被谁给喝了。” 如果再不喝水,战士们就撑不下去了,李炳营就自告奋勇找到队长说,“我身体好,让我去抢水吧。”得到同意后,他穿了身棉衣,抱了床棉被就冲出了防空洞。一出洞李炳营就赶紧在地上打滚,瞅准机会就钻到有溪水的沟里去了。 “我一边急着喝水,一边把全身上下的棉衣和棉被都泡在水里浸湿,等吸满水我再想跑起来就很费劲了。”由于动作变得迟钝了许多,在李炳营跑回防空洞前,他的后背和臀部挨了好几枪。“棉衣棉被本来就很厚,蘸了水后子弹更打不透了。等我回去,棉被子一下就被抢走了,我回头一看,五六个战友都趴在我屁股上,使劲吸棉裤里的水喝呢。” 回忆卫生队的战友 和李炳营在一个卫生队的战友朱勋高,让他至今难忘。一次两人在休息时讨论过何时能回家的话题。小朱当时表示,他听说上级组织医疗队赴朝的时间一般就是半年,李炳营说:“你想得太远了,说句不好听的,自从到了朝鲜我就没打算能再回去。” “半年后咱们就回去,到家我就要求复员,当兵那么长时间了,让家里给我说个媳妇。”小朱说。第二次战役第一阶段 快结束时的一晚,李炳营在换岗时正好接小朱的班,等李炳营站完岗回来,看见小朱穿着新衣服,我和他开玩笑说:“你怎么把送老的衣服都穿上了,他说自己很想家,又问我知道多少他家的情况,我知道他住在朱家庄,家里还有个妹妹,你是不是打算死后叫我给你报丧?又开起了玩笑。他也不在乎,我刚躺下要睡会,他又把我拖起来,让我和他说说话”。“别胡思乱想了,快睡觉吧!”李炳营说,那一晚小朱光说话,没怎么睡好。 “到了太阳落山的时候,我让他和部队一起走吧,互相也好有个照应,他不愿意,就朝着西北方提前走了半个小时,等我们跟着大部队到了公路上就遇到了轰炸机,八架巨型轰炸机, 每架至少带着6 枚重型炸弹,一吹紧急号,部队就分散到公路两边了,不一会就看到炸弹从天上晃悠着落下来,落到我们西北方向了,一阵狂轰乱炸过后,部队继续前进,我从路边上一起身觉得心慌,旁边的人开玩笑说,是叫炸弹炸的,震得吧? 我说不是,总觉得心里有事似得。结果往前走了没几里路,老远就看到小朱的背包掉在地上,朱勋高倒在地上牺牲了,半个脑袋都炸没了,肚子上插着一块炮弹皮。”李炳营当时非常的难受,眼泪哗哗得落了下来:“后开真是我给小朱报了丧”。 回国后,“刘伯承、邓小平首长还接见过我,战场上下来的很多人都被接见了”李炳营骄傲地说。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开国群英

我是李炳营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