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太福同志简介:

沙太福家住博兴县工商局老干部家属院,1945 年入伍。1950 年10 月,24 岁的他随志愿军27 军80 师238 团开赴朝鲜战场,作为一营一连一排一班的班长,沙太福带领机枪班的战友,参加了两次战斗,主要任务是负责掩护步兵冲锋。幸运的是,赴朝期间他没有负过伤。但由于年纪大了,战场上 的一些事他已经记不太清了。 “在朝鲜的第一次战斗,没开打敌人就跑了” 沙太福讲述了在朝鲜和敌人的第一次相遇时的经历,“当时一入朝,有消息说和我们相遇的不是李承晚的部队,也不是美军,而是由英国和澳大利亚的两个旅组成的联合国军,叫英澳旅。开始大家既兴奋又很紧张,但是还没有开打,敌人就跑了。”沙太福说道。 “第一战草草收场后,我们27 军就接到了前往东线战场的命令,主要是攻打新兴里,那一战才算是我们的第一次战斗。那会儿是十月份,朝鲜正下大雪,战场在丘陵地带,战斗前我们在地上挖坑道,但那雪太厚太硬了,挖起来非常费力,根本就挖不到土层,最后只能把战壕挖在雪地里。我们趴在坑道里不让随便走动,也不让随便说话。”沙太福说。 这次战斗,27 军主要装备的是三八式步枪一类的轻武器, 而敌人的坦克就堵在对面的路口,“敌人的火力很密集,咱们的武器相比就差太远了,坦克就和移动的碉堡一样,机枪根本伤不了它。但是敌人也不准备攻过来,只是一味地死守,双方僵持不下,上级就下令改为小股部队进攻,战斗打了两天两夜, 过程很激烈,伤亡也很惨重,但是最后的胜利还是属于我们。” “越靠近三八线,遇到的敌机就越多” 沙太福和机枪班战斗时负责火力掩护步兵冲锋,所以基本没和敌人直接接触过。据他介绍,每个机枪班有两挺机枪和两门小手炮,而一挺机枪需要三个人来操作,分为正副射手和弹药手。每次打仗沙太福是不开枪的,他要指挥射手打击目标。平时行军赶路时,射手要抗着20 斤重的机枪爬山,非常消耗体力,所以弹药就由班里的其他人负责搬运。 “第一次战斗结束后,部队向南转移,可越靠近三八线遇到的敌机就越多。夜里遭遇敌机还不太要紧,因为朝鲜山沟多, 曲里拐弯的,非常有利于隐蔽。在山地环境下,敌机无法俯冲射击,要是飞得过低就会撞到山崖上,飞得高了射击准度也大幅度降低。虽然时刻伴随着危险,但部队向南转移时几乎没有伤亡。”沙太福回忆道。 “作为班长,休息时我必须让战士们站着” 打仗艰苦,行军也很不容易,行军途中休息时,有战士累得想要坐下来歇会儿,班长沙太福就要劝阻他们。“部队不允许坐下是命令!冰天雪地里,你只要稍微坐一会儿就会被冻伤, 那会儿部队的非战斗性减员太厉害了,腿脚伤了后面还怎么行军呀?上级既然下达了命令,我作为班长就必须执行。”有一次, 班里一名战士因为背着几十斤沉的弹药,累得实在扛不住了, 就违反规定坐在了地上,沙太福刚要上前制止,没想到在队伍里巡视的连长正好经过,二话不说上去就是一脚,踢得那战士 打了好几个滚,“其实连长也是为他好,冻伤了有可能造成一辈子的残疾。”沙太福说。 “那次战斗,我们班一人牺牲4 人重伤” 在新兴里的战场上,部队一连好几天都吃不上饭,因为机枪班任务比较重,发的口粮也相对好一些,吃的是压缩饼干, 但零下40 度的天气,压缩饼干早已被冻得像冰块一样硬,沙太福回忆道:“没吃的你能怎么办呀?饿急了就啃一口,会硌得牙生疼。噎着了就随便在地上抓两把雪,咽下去就好了。” 第二次战斗比第一次更加艰苦,敌人占据山顶居高临下, 集中火力阻挡志愿军的冲锋,天上下着大雪使登顶更加困难, 一连好几天27 军也没能攻下山头。为了不让战士们再做无谓的牺牲,首长命令大部队分成四五个小队,穿插着向上攻,有两个小队绕到敌人身后,牵扯敌人主机部队火力,“当我们对敌人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后,首长下令发起总攻,战士们冒着炮火从四面八方冲了上去,终于在规定时间内攻下了山头。” 回忆起这段经历,沙太福感慨万分,“为了配合部队的总攻, 吸引敌人的火力,我们机枪班伤亡很大。班里算上我一共11 个人, 有一名机枪射手牺牲了,4 人身负重伤。我的运气比较好,在朝鲜的三年时间里没有负过一次伤。”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开国群英

我是沙太福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