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秉谦同志简介:

马秉谦1907年生于莘县张鲁镇一个贫苦回民家里。幼年时无田无产,靠在东北做工的父兄和母亲,靠姐姐在家与人缝衣做鞋维持生活。他8岁时就拣柴拾粪做小买卖,受尽了人间的艰辛。18岁后,在张鲁集一家地主的杂货铺学徒三年后当雇用店员5年。1932年又去东北哈尔滨市一家饭馆当雇工.1935年7月叉回到家中。在东北受尽日本侵略者和地主官僚资本家剥削压迫之苦,有了一定的爱国热情和阶级觉悟,1937年“七•七”事变后,马秉谦怀着无限仇恨和忿怒,积极的参加了党组织领导的抗日救亡活动,工作积极热情认真负责,不怕苦不怕难,勇敢地完成各项任务。后被群众推选为村长,1941年7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抗日斗争最艰难的1941年至1943年期间,张鲁集是鲁西北地区东西南北贯穿的大道,是一个较大的集镇,又是根据地东南的出入门户。党号召发展生产,保证供给,巩固抗日根据地。马秉谦立即响应党的号召,带头把群众组织起来,建立了合作社,并任合作社主任。艰苦经营,精打细算,合作社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1944年2月,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病逝,他把该合作社改名为“本斋合作社”,资金充裕了经营范围也扩大起来。把土特产集散输出到敌占区去,换回地方、部队军用民用的必需物品。对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作了大量的工作。1945年3月,马秉谦出席了冀鲁豫边区群英大会,荣获一等劳动英雄称号。 抗日战争胜利后,马秉谦调到区供销合作社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调到莘县供销社任供应科长。1953年11月任县供销社副主任,1954年12月又调任手工业联合社副主任。1955年任县工业局长。1965年9月退休,在家养老,过着愉快的晚年生活。 他吃苦耐劳,作风正派,生活俭朴,有较高的阶级觉悟,爱国爱民的感情。在战争年代,他时时警惕敌人的袭扰抢掠,带领群众实行坚壁清野。敌人几次突袭张鲁,群众和合作社的粮物货品钱款都未受到损失。马秉谦一贯重视拥军拥政优属工作。为了优待抗属烈属,社内消费股、出卖东西时,定为三种价格。如出卖一斤白油,非社员是65元,社员与抗属军烈属买的是60元,社员兼抗属军烈属者是55元。此外,因张鲁集顺大道,南来北往军政人员很多,为了帮助参战人员御寒,社里自动抽款买了10床被子照顾过往住宿的干部战士。社内还时常赠给参军战士一些毛巾鞋子,肥皂、牙膏等物。最值得提起的是,有一个很贫苦的青年人参军,身上仅穿着一件破烂不堪的褂子。马秉谦当场把自己身上穿的一件白洋布褂子脱下来,赠给新战士。全场鼓起热烈的掌声,感动得许多人流下热泪。马秉谦诚实豪爽,重信义,1942年春,文升粮店贷给社内许多粮食,某次曾多贷给二袋米,社内发现后,立即原数退还给文升粮店。 张鲁集有一所本斋小学,学生中有5个最贫苦的儿童,饭吃不饱,书买不起,衣服破破烂烂。马秉谦发现后,经社员代表公议提取社内一部份公益金,补助了5个最贫困的学生。使他们安心一直读到小学毕业。(莘县党史办整理 )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开国群英

我是马秉谦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