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鸿飞同志简介:

祝鸿飞(1925- )曾任青海省新华书店经理。巨野县田桥乡东祝庄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6岁开始上小学,因家境贫寒,不能正常读书,只好半耕半读。时遇天灾,缀学逃荒他乡,本应6年读完 的小学课程,读到l8岁,才勉强毕业。1943年小学毕业后,可爱的家乡已沦于日寇铁蹄之下多年。为摆脱奴隶地位和升学无门的困境,乃与同村几个同学相约去蒋管区求学,自此踏上了离开家乡、飘泊异境之路,过着流亡生活。先后走安徽阜阳、过临泉、迁河南lI|.县、淅川、陕西华阴、汉r{,,读过“战时第-L|.学”、“二十.叫,”等学校。6年流亡学校的生活,儿如乞·曩食1i果腹,衣不遮体。高中毕业后,西安解放。1949年5月考入延安大学(后改为“西:I匕人民革命入学”)学列。1950年4月毕业,分配到青海省新华书店搞期:川征i‘和青年团支部书记工作。同年被派到湟源县创办新华j辂店。1953年又调回省新华书店工作。1954年加入中圉兆产党。1959年调青海省文化局,搞}1{J钣发行工作。l96l年调回新华书店主持书店全面工作。历任县新华书肚i经理,省书店科员、副科长、办公室主任,省文化局_}“版处负责人,省新华书店副经理(主持全』.鼻工作)、革委会副主任、经理兼书记等职。1985年离休。 回首往事,祝感慨良多,专录于下:在家乡生活18年,时间虽短,但这是生我养我的18年,为我长大成人,为今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奠定了基础。我没有忘记我是一个在父老乡亲关怀、教育、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人。遗憾的是我没有为家乡父老作贡献;我一生主要是在青海工作了30多年,没有作出辉煌的成绩,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作为,因而是平凡的,谈不上为家乡父老增光添彩;但我可以很坦然告诉家乡父老,我这一生没有给家乡人脸上抹黑,我一直遵照老一辈革命家的教导,米要求自己,老老实实做人,努力作好自己的]j作。艰苦奋斗,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基本做到了“苟非我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做一个诚实的、正直的人。这样生活虽然清苦一些,只要身心健康就足够了。这样活法心里坦然。青海地处祖国大西北的青藏高原,是我国人民称之为母亲之河——黄河的发源地。这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地面大,人口少;资源丰富,开发少;交通不便,与外界长期隔绝;再加上空气稀薄,给这里的各族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困难。因此,青海的经济文化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为了改变青海的面貌,尽快缩小与沿海、中原各地差距,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和当地人民一起在这里艰苦奋斗了几十年,努力工作,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以图书发行战线为例:解放初期开展图书发行1作,完全是白手起家,在条件好的地区和城市、农业区,房屋、设备、桌椅板凳都是向别人借的;在牧区,特别是柴达木盆地的新开发区,当地连盖房子的最基本的材料如砖、瓦、木材都不生产。书店的同仁为r开展工作,只好亲手挖地窖当营业室、宿舍,挖个土台子当书台;有不少书店是较长时期内工作、住宿/帐篷里;搬运图书靠自己肩挑、背扛,连自行车、拉t}-:Sli没有。经过几十年艰苦地工作,现在青海省的图书发行面貌有了极大的变化。现在发行网点已遍布全省各个州、市、县、集镇、厂矿地区和农场。广‘大农村、牧区组织了大批供销社、商店、专业户卖书,群众买书大大方便了。与此同时,各级书店的工作条件也大大改善了,书店都有了自己的房子,农业区县店、各州书店绝大部分都住上几层的楼房,有了汽车。变化主要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从1979年开始,全省图书发行扭亏为盈。职工的工资、福利、奖金也随之逐步改善。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颜神之子

我是祝鸿飞的晚辈

入驻晚辈
  • 颜神之子
    颜神之子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