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烨 浙江人,家境贫苦,高中未毕业即投入抗战烽火。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1939年以八路军总政治部前线记者身份派往冀东工作,兼任冀东军区宣传科长与组织科长,并被聘为边区参议员。1943年1月出席晋察冀边区第1届参议会,3月到晋察冀画报社参观访问,并把他在冀东前线拍摄的一批珍贵底片资料送到画报社。沙飞、罗光达看到照片,极为高兴,马上决定出专辑,并请雷烨留下帮助选稿、编稿。雷烨准备写一个长篇文章,全面报导冀东军民对敌斗争实况,就在画报社住下来,一面编稿,一面整理采访笔记。1943年4月20日,日寇数百人向军区司政领导机关奔袭,画报社驻地曹家庄是敌人进攻必经之路,敌人对曹家庄袭击之后又向军区驻地奔袭。雷烨因不熟悉地形,从曹家庄突围后向北转移,这正是敌人进攻的方向。敌人见他骑着马,带着皮包、望远镜,跟着警卫员,认为他是高级指挥官,就把他包围起来要捉活的。他让警卫员赶快突围,自己把敌人吸引过来,用手枪和敌人战斗,在敌人快要扑上来时,他把心爱的照相机、望远镜和钢笔砸毁,把文件撕碎,和敌人战斗到流尽最后一滴血。画报社派人去埋葬了他,并为他开了隆重的追悼会。沙飞、罗光达、章文龙、赵启贤、李遇寅等写了挽词挽诗,赵烈朗诵了他的遗作“滦河曲”。地方上把离他牺牲地点最近的一个村庄,改称雷烨村,以永久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