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阶(1918~1995),临淄区梧台镇柴南村人。1937年10月参加革命,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军职。 抗日战争时期,王凤阶在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十团、渤海军区等部,历任特务员、班长、骑兵排长、连长、大队长、副营长、营长等职。他坚定不移地执行党中央的抗战方针、战略和策略,积极参加了胶济铁路破袭战及刘家井子、广饶、军屯子、淄河胶济铁路反顽伪等战役、战斗。在敌占区的游击战中,创小部队打击日伪活动,歼来顽伪,产取得攻克杨集的战果,随后又参加了解放山东第一城的利津战役和滨浦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王凤阶先后在山东省渤海军区、华东后备兵团和二野特种兵等部,历任营长、副团长、代理团长和团长等职。在德州战役中,带领一个营胜利完成突破一面的任务,为取得歼敌一个师的战果作出了贡献。在讨伐伪顽李连祥战役中,带领一个营两次胜利地完成主攻任务。还随大部队参加了胶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以及湘西剿匪、进军大西南和解放贵州等战役。 1949年底,王凤阶任二野特种兵工兵七团团长,奉命进军西藏,抢修康藏公路,率队穿过3600多米高的二郎山,翻越4000多米高的折多山,风餐露宿,饮冰雪食野草,战天斗地,修通了翻越14座大山,穿过数条河流的雅安至甘孜段116公里的公路,为大部队和物资运进西藏开辟了通途。王凤阶奉命挥师四川资中,参加了修筑成渝铁路工程。1951年5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工兵七团团长。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他组织得当,指挥有力,身先士卒,雷厉风行,与兄弟部队一起粉碎了美军的空中和地面封锁,先后胜利地完成了熙川至生泉通过五岭山急造军路的抢修任务,孟山至德阳的道路与桥梁的抢修、护建任务。1953年夏季,配合四十六军和一军完成了反击作战中的工程保障任务。与此同时,他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架起了一座选位得当、敌机难以轰炸的大石桥。停战后率全团官兵顺利地完成了军事分界线我方一侧的排雷任务。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为建成炸不烂、打不垮的钢铁运输线,保证部队伤员和作战物资前送后运作出了重大贡献。回国后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总结编写工作。1956年4月任工程兵学校副校长,他遵循党中央的办校方针,坚持有的放矢,因人施教的原则,强调学以致用,为工程兵部队培训了大批专业人才。1964年4月任工程兵建筑第五十二师师长,狠抓部队的组织、作风、业务、技术建设,为培育一支过硬的施工队伍呕心沥血。在组织指挥部队进行天安门整修工程中,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强调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安全第一,实行现场办公制度,为创建一流的工程作出了贡献,受到党中央的好评。1970年4月任工程兵司令部副参谋长(正军职),他平易近人,作风民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王凤阶1952年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和三级国旗勋章,1957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