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麟同志简介:

王庆麟,男,汉族,生于1917年10月,江苏镇江人.1946年从四川威远煤矿到贾汪煤矿任煤师,1990年1月离休。 支 模范王庆麟 随着解放大军的南下,1948年11月9日,贾汪镇正式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济南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谭震林等领导人,来到贾汪矿区,会见矿上工程师王庆麟、黄竹筠等人,并指示说:“要保护好矿井安全、要排水、维修巷道,不要让水淹了。”又指示说:“现在的任务是一切都要支援前线。”要求矿上帮助架设不牢河上的浮桥,让人民解放军向南前进,参加淮海大战;要保证供应前线部队粮食;组织救护队到前线抢救伤员。”面对首长的指示,王庆麟深感责任重大。 淮海战役刚刚打响,抓住战机就是胜利,军令如山,不能推托。王庆麟义不容辞地接受了支援前线架设浮桥等任务,很快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勘察、测量。不牢河离矿约有一公里,河宽有100至150米;水深1至1.5米;需要架设长150米、宽10米的浮桥,煤矿架浮桥的确是件新鲜事,大家都没经历过,怎样架法王庆麟反复思索着,召集工人开会广泛征求意见,群策群力拿出了架桥方案。决定用汽油桶作浮基,用木板搭桥面。担负此项工程的人员,主要是承建韩桥井工程的2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和中华公司的建筑工人与矿工。但是用料却是个困难,韩桥井放煤楼刚建成,木料都用上去了。王庆麟果断地说:“支前的事刻不容缓,要立即拆下放煤楼的木料,用在搭浮桥上。并组织煤矿工人,在夏、韩两井搜集近百个汽油桶和一些钢丝绳,连夜敷设了从韩桥到不牢河的电源线。大家紧张地忙碌着。施工期间上有敌机的轰炸、扫射下,在河水里施工。矿工们不畏艰难,往来夏、韩两井之间运材料,把汽油桶焊接起来,6个桶为一组焊在一块,两头和中间用钢丝绳固定,用人拉、肩扛在不牢河面上浮起一座桥。王庆麟工程师同工人一齐不分昼夜地干在一起,有时在岸边指挥工人打木桩,时而站到水里指挥工人推动和扶正油桶,把钢丝绳固定在木桩上。时至寒冬,冰冷的河水把工人冻得手脚麻木,但是,一切为了支援前线,打倒蒋家王朝、解放全中国,他们都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 第三天,汽油桶构建的桥架上铺设了木板,人流车马能顺利地通过,支援前线打胜淮海战役这一仗,解放大军经浮桥通过,奔向战场去杀敌。白天,国民党军队发现了,派飞机轰炸,晚上,王庆麟又带领工人争分夺秒地将桥修复好,为丁保证部队迅速通过,华东军区徐州特别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傅秋涛指示再搭一座桥。王庆麟带领工人又在距第一座浮桥400米处迅速地架起了第二座浮桥。 淮海战役打响后,前线急需粮食供应,王庆麟了解到贾汪面粉厂存有4.5万袋面粉(一代40斤)和185万斤小麦,他决然指挥面粉厂工人打开粮库,用以支援前线。华东野战军后勤司令部粮秣科组织民工拉着马车、手推车前来运粮。同时,他还组织动员面粉厂工人坚持三班日夜生产,一天磨出200多袋面粉供应前线。国民党军队发现了运粮队伍,出动飞机轰炸面粉厂,结果炸弹落在了老矿医院门口,面粉厂安然无恙。在淮海战役中,贾汪矿工共支援前线面粉2万余袋、小麦185万斤、汽车一部、土造大炮12门、炮弹600多发、洋镐200多把,贾汪矿工千方百计支前的模范行动受到了华东野战军后勤司令部的表彰,王庆麟荣获支前模范。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Volunteer

我是王庆麟的晚辈

入驻晚辈
  • Volunteer
    Volunteer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