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鸿林 男,山东莱阳人,生于一九二五年七月。一九四九年四月参加革命,一九五o年一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八五年十二月离休。 栾鸿林入伍后,先后在大连海军学院、苏联列宁格勒海院学习。在海军东海舰队通讯兵科担任教员。曾参加过解放一江山岛的战斗;参加击沉国民党洞庭号、太平号军舰的战斗;参加了治理黄河并荣立三等功。 转业后曾担任合肥灯泡厂副科长、上海水工机械厂供应科科长、协理员等职。。 军舰运粮 囊作者 栾鸿林一九五三年夏天,上海市、安徽省的粮食储备发生了困难,粮食供应偏紧。市场上一旦缺粮,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政治上都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中央决定要把盛产粮食的天府之国四川省的几千万吨粮食紧急调运到上海市及安徽省等地。当时,火车运力不足,只能水运。可长江航运,只有几艘船,特别川江段,较大的货船就不能够通航。要完成粮食调运出四川省的任务是非常困难的。中央决定,由海军来承担这艰巨的运粮任务。 时间紧,任务重,人民等粮吃,东海舰队登陆舰五舰队(现登陆舰五支队)急国家之急,挺身而出,接受为人民运粮的光荣任务。为了确保安全,迅速完成任务,司令部立即进行了动员,确定由“山字号”“河字号”军舰担任这次试航运粮任务,并组织所有骨干力量,航海、轮机、枪炮、及观通各业务室的负责人全部登舰投入试航。 试航的总指挥员,曾麦溪同志当时任登陆舰五舰队参谋长(现在南京海军学院,已离休),和作战指挥室的马主任,在试航动员大会上,号召全军,一定要克服各种困 难,保证运粮任务的胜利完成。 我当时参加试航,负责观察通讯工作。当“山字号”“河字号”两舰离开虬江码头,驶入长江时,指挥员要求每时每刻都了解航行中军舰所在位置与一切情况,以便下达各种指令,各舰报务员二十四小时值班,一定要保证通讯联络畅通无阻。 军舰航行到汉口,苒向前水位就较浅了。“山字号”暂留汉口待命,“河字号”继续前进,从汉口经宜昌、巴东、奉节、云阳、万县、忠县、陪陵市到重庆,白天航行,晚上一定要赶到抛锚点抛锚,因当时无航标灯,夜间无法航行,就是白天航行,亦极危险。 从宜昌到重庆称川江段,从奉节至宜昌间,又称峡’江,长江自万县以下,切穿巫山,形成西起奉节县白帝城附近的滟滩,东至宜昌市附近的南津关,长达二百零四公里的峡谷区、航道滩峡相间,两岸高峰耸立,山势巍峨,悬崖陡壁,山高谷深,从军舰甲板上仰天观望,真是一线天,地势极险。军舰全速前进,过滩时,因江水流速大于军舰的航速,反而倒退,必须岸上绞盘绞,才能向前航行。 为了保证试航成功,止海市政府给我们聘请了一位对长江航行颇有经验的老领航员。但为海军领航,他还是第一次,老领航员表示决心:“他一定要为子弟兵带好路,保证领航成功。”川江流急弯多,滩险暗礁多,来不及 喊舵令,全凭领航员的经验,做手势指挥,操舵兵双手握舵轮,两眼又必须紧盯领航员手势,他大拇指向左,即左五度,向右即右五度,大拇指竖正,是正舵(把定)。丝毫不能疏忽,稍不注意,就会造成舰毁人亡。首闯鬼门关,再过阎王滩,舍命航三湾,经过七天艰苦的航程,我们终于胜利到达山城重庆。 在试航中,观通联络工作很困难,军舰峡谷航行,山高谷深,电台既收不到电报,又发不出讯号,是在“盲区”航行,联络中断,随时随刻,我都作好记录,并要求电台报务员详细记好电台日志,以便在运粮航行中采取必要的联络措施。 在试航胜利完成的总结大会上,曾参谋长表扬了观通部门组织严密、工作细致、处理问题果断迅速,起到指挥员的耳目作用。他还鼓励我们,在正式投入运粮航行中,一定要再接再励,保持通讯联络畅通无阻,万无一失。 为了及时完成运粮任务,试航成功后,立即组织“山字号”“河字号”数条军舰赴长江运粮,“山字号”负责汉口、上海段的运输,“河字号”负责汉口至重庆段运输。总指挥部设在上海,下设三个分指挥部:汉口、宜昌、重庆。根据总指挥员的要求,我拟定观通指令,经曾参谋长审批,报东海舰队司令部批准执行。调拨给各分指挥部电台,充实报务人员,统一由我负责。我们二十四小时通讯 联络,做到军舰到什么地方,指挥员了如指掌,这样在全舰官兵的共同努力下,地方各级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运粮安全及时,没有任何压船压港的现象发生。三个多月,完成了几千万吨的粮食运输任务,在温度高达50。C的军舰甲板上,官兵们被太阳晒得如同火烤一般,身上脱了一层皮,大家都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同声讲:“宁愿自己晒脱一层皮,也不让人民饿肚皮。”保证了上海市、安徽省的粮食供应,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热烈称赞:“人民海军不但是祖国万里海疆的保卫者,而且是人民运粮的功臣。”而我,作为千里长江运粮的参加者,感到无比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