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德孚(1904年---1971年),竹园村人。三岁丧母,由奶奶抚养成人。 1928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沂水县南乡早期共产党员、党组织奠基人之一。他和徐湘南等同志根据斗争形势需要,成立起了南乡农民协会。这年严重灾荒,面对百姓生死关头,葛德孚等率众到沂水县衙找县长黄泽沛,为民请命,要求减免租赋,开仓济民;破除迷信,捣毁了界湖三皇庙和独树东向寺庙大殿的神佛;宣传妇女放足、减租减息。 1929年,他与徐湘南等到莒县与沂水交界处的浮来山下发动群众,成立农民协会,并介绍了薄贯一等人入党,组织成立起了中共浮来山支部。 在大革命失败,沂水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的时期里,葛德孚也不忘使命,主动转入地下开展革命工作,从1931年开始,葛德孚先后竹园村、石桥庄以开杂货铺、油房为掩护,与沂水城里的共产党员王光伟、于松泉等联络,此间发展了多名共产党员,协助成立了姚店子党支部。1932年3月31日,经过秘密协商,葛德孚等中共地下党人事前做好了青旗会首领张恒远的工作,由地下党人,农会会员,青旗会会员近两千人组成的队伍,在当日晨突然包围了沂水县六区区公所,杀死了恶霸区长杜绍增。 1933年5月18日,沂水暴动,事前葛德孚等地下党人打入大刀会,组织骨干力量,发展沂水县红旗会会首于兰田的两个儿子入党员。同年7月,葛德孚感觉拉起武装的时机已经成熟,他卖了家中的13亩好地,购枪30支,装备了游击队伍,组织苏村、姚店子、莒县西部党员,与王光华,秦鴻钧等人去沂水西北乡的枫山打游击,这是沂水县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早的武装队伍之一。 1938年春天侵华日军进了沂水城。葛德孚为了抗战,再次卖地7亩(老亩),购置枪械弹药,组织了一支以教员、学生为主力的抗日队伍。1939年秋葛德孚率领队伍到达鲁南民众抗日动员委员会的所在地匣石庄(今沂南县青驼镇附近),开始配合八路军参加战斗。同年冬天,党组织派他到敌占区搞情报,他不顾个人安危,以商人身份为掩护,想方设法一次次胜利地完成任务。 1940年春,葛德孚调滨海军区八路军686团工作,历任连长、营长、司令部作战参谋,多次参加战斗。在沽渣汪血战中,他肩胛骨中弹昏迷,是军马驮他走出死亡区。海头大战,他11天不下火线,受到罗荣桓政委的表杨。同年冬天,葛德孚从部队回家探家,黎明前,日伪军包围了竹园村,幸亏乡邻早起拾粪,发现情况后急忙告知他,他才从后院连翻几道墙,遇到舅母,舅母把他藏在柜中逃过一劫。 葛德孚在外干革命,家中妻儿生活困苦,整天提心吊胆。一天,一队日伪军闯进她的家。汉奸用锃亮的刺刀照着葛德孚妻子后脑勺一挑,发缵被一下子削了下来,进行威吓,并把她和她的小姑子葛存秀押到铜井的据点里,给葛存秀灌辣椒水,折磨得死去活来。后经村里花钱托人担保,才拣回了性命。在血腥恐怖日子里,家中实在不能呆了,军区司令员张仁初特批她们全家随军。其家人在中共联络员引导下,闯过重重封锁线,经汤头、临沂直奔滨海军区所在地,才得以脱险。 抗战最困难的时候,所在部队缺衣断粮,上级派葛德孚负责后勤供给,他积极宣传党的政策,通过周密细致的做工作,动员开明地主,富豪乡绅主动捐钱、捐物、捐粮,有效地解决了部队棉衣粮食的供给问题。 1943年下半年开始,日军对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攻势开始减弱,滨海军区开始大反攻,葛德孚先后参加了解放五莲、莒县、日照、赣榆、青口、临沂等战斗,他英勇善战,出生入死、不怕牺牲、多次负伤,特别是在解放临沂的战斗中再次负伤后身体更是每况愈下,不得不留在地方工作。 1955年,他从部队转业,任山东省嘉祥县水利局局长。因身体伤残多病,1958年离职休养回原籍竹园村居住。1960年因国家困难,他将自己的二等甲级伤残军人证主动上缴政府,为国分忧,不领伤残补助金,再次表现出一位老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晚年葛德孚虽身居农村,却始终不忘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忘培养教育后人,经常被请到学校,给学生作报告,宣讲党的发展历史,宣传抗日战争和民族解放的伟大胜利,讲解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战斗故事,不忘珍惜今天幸福。在家中,他也经常教育孩子们,谦虚谨慎,努力学习,永远跟党走,诚实办事,扎实工作,老实做人。在子女的记忆中,父亲永远是一位威武不屈的军人,激励着后人学习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