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同树(1923——1990) , 马山子乡高家庄子人。 其父高相清,1938年入党。 1939年县境遭特大海潮,高相清与共产党组织负责人傅同庚等,领导沿海一带灾民利 用潮退碱废土地,辟滩晒盐。年仅16岁的高同树能吃苦,善用脑,很快掌握了制盐工 艺,并首先将零乱分散的小滩池改造成大滩池,使原盐产量大幅提高。 1946年高同树任高田乡盐民主任,领导沿海一带的盐业生产。1947年他加入中国 共产党,1948年任埕口区委组织干事。1951年调任县工会副主席。1954年调惠民县任 工会副主席。1959年1月调任埕口盐场工会副主席。 1961年高同树被任命为埕口盐场副场长。当时正处在经济困难时期,埕口盐场被 迫缓建。他受命于困难之际,把整个身心都扑在盐业上。没有盐工,他就发动盐场附 近的社员,以民晒公收的办法使原盐生产起了步。1963年他雇用临时工、合同工重新 修滩整池,将1958年盐业大会战时初步修成的滩池填平补齐。他不仅晒盐是内行,领 导生产也有方。为提高原盐产量和质量,经常到滩池和工人们座谈制盐技术,并带头 实干,作出表率。在他的精心组织领导下,1966年埕口盐场原盐产量达到7万吨。 60年代后期,他又率领全场职工对盐田进行技术改造,并亲自带领40余名采购人 员跑遍临近各省、市,引进盐田配套机械设备。1969年11月在潮河头道扬水站安装设 备时,他带头下水排除障碍,两腿被刺骨冷水乍伤,得了关节炎,两年不能走路,家 属埋怨他,他却毫不在意地说:“只要扬水设备安装好,生产配套了,我就心满意足 了,我个人瘸了算得了什么!”1975年终于实现动力扬水、机械收盐,主要工序基本 实现机械化,把盐业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他性格直爽,平易近人,主持机关工作时,群众有什么难处都爱和他说,他也总 是千方百计地帮助解决。他对财务、帐目、基建、物资管理,处处精打细算,一丝不 苟。他生活简朴,以身作则,严以律己。他常说:“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他在场任职18年,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他家属病了需要住院,他用马 车送往医院,不用场里的汽车;场里处理木材,他家盖房正需要,他却一点不沾; 高 田村吃水困难,他家离场部不足一华里,他却从不让家属去场部弄谈水吃。他对个人 得失从不计较,退休时,退休金场里没有发足,他却说:“算了,算了,别再要了。” 高同树1976年退休,1990年病逝,享年6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