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诒,1922年8月出生在上海闸北区新疆路和民坊1号,家中排行老 四。1932年1月28日夜,日本海军陆战队向驻守上海北站的十九路军发起 猛攻,次日上午,日机又对闸北地区进行轰炸。战争的恐怖还没从童年沈 诒的脑海中消退,更大规模的战事已然来临。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 发,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沈家在和民坊的住所被焚毁。15岁的沈诒,带 着家仇国恨,踏上了抗日征途。 孤岛时期的热血青年 抗战爆发,沈诒就读的清心中学(今市南中学)迁入沪南斜桥法租界的惠 中中学(今五爱中学),后又迁至南京路虹庙隔弄的女子银行二楼。当时,学校 为躲避日军干涉,聘请美籍教师邓肯,以基督教为掩护继续上课。抗日救亡, 是那个时代年轻人最热烈的口号,激励着风华正茂的青年学子投身抗战。 从1935年“—二九运动”爆发,还在念初二的沈诒就开始参加抗日救亡活 动,组织同学进行罢课游行示威,成立学生自治会。进入高中后,沈诒在学校 组织‘全福读书会”,举办时事座谈会,编排歌咏话剧活动,还曾担任高中、初 中两部的“学协”(上海市学生救亡协会)工作组组长、青年联席会主席。1938 年底,在日军的扶持下,梁鸿志伪政府要求上海租界内的学校一律向伪政府登 记,借以清除学校中的抗日力量。为了阻止这次登记,沈诒和“学协”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