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的教授和我们相处的日子虽然不长,却留下深刻印象。 宋之的这个名字,我是抗战初期,在我的家乡参加抗日救亡演剧 活动时,演过一出话剧《烙痕》,我扮演13岁的少年郭儒之一角, 剧本作者署名就是宋之的,剧本写于1936年。从此我记住了这 个名字。在我心目中,他是和我国许多老一辈戏剧家齐名的一 位戏剧家。 1946年初春,宋之的教授从上海刚来到山东解放区,便参 加文艺界的各种活动。对于他的到来,大家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对于我来说,能有幸见到这位仰慕已久的戏剧家,更是无比的兴 奋、激动。也许是有一种特殊的缘分,不久竟然能和宋之的教授 同在“山大”工作,听到了他给我们讲课。在他编导的《群猴》一 剧中演戏。这段时间,特别是从临沂转移到农村之后,时间较 长,交谈较多,使我大开眼界,大受教益。他给我们讲授了《论主 题》,《论人物》,《论结构》这著名的三论。《群猴》是他来解放区 后的第一部作品。这部戏之所以能在短短的几天内写出来,充 分说明他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一个老剧作家的功力。他非常熟 悉了解国统区国民党搞伪国大选举,贿选拉票,尔虞我诈,明争 暗斗,争权夺利的丑恶现象。《群猴》首演,由他导演,我在剧中 扮演康公候一角,傅超武演镇长,“山大”师生观看该剧首演后, 无不为这部戏中辛辣的讽刺、深刻的揭露而捧腹不已。不久, 《群猴》剧在解放区各文艺团体排练,到处上演,都获得了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