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李淦同志在山东游击根据地随着战斗部队工作了 十一年, 李淦同志1938年底毕业于延安鲁艺音乐系第二期;毕业 后,分配回到山东八路军从事文艺工作。战争年代,他用“水金” 的笔名写了不少战斗性、群众性颇强的歌曲,同时,在山东根据 地培养了一大批音乐工作者。全国解放后,由于他在华东军区、 山东军区和济南军区做文艺、文化部门行政领导工作,而且担任 了山东音协分会的领导工作,自己的歌曲创作少了,这是可以理 解的。可惜,这次编选他的歌曲集,无法把他当年全部的作品搜 集齐。但是,从这本集子的三十几首歌曲可以看出,他的作品是 密切结合斗争任务的,民族、民间风格是很突出的,歌曲的内容、 体裁、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创作技巧是熟练的,时代感是鲜明的。全国解放后到他被迫害致死之前,仍然在山东工作了十 七、八年。在他整个不到三十年的工作中,大部分时间是做领导 工作,专门做音乐工作的时间不很长,他的歌曲创作多数是工作 间隙或挤睡眠时间写成的。虽然他在鲁艺学习时只学习了作曲 的基本知识,对于民间音乐也只有不多的积累,可是从他后来的 创作看来,他回山东后从民间歌曲,特别是从民间戏曲学习到许 多东西,因此能够写出一些生动的、与歌词内容一致而又富有感 染力的曲调,得以在各地群众中广为流传,产生很大影响。 按照党中央当年的战略思想,要在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的抗日战争中,建立一支有阶级觉悟、能文能武的军队,并通过 这支军队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这样才能最后战胜日本帝国主 义和汉奸反动派。因此,无论在前方敌后,还是后方部队都要在 战斗间隙中、在练兵生产的同时,学习政治、学习文化,要出墙 报、要唱歌,另一方面,还要同时建立一支为人民、为抗战服务的 文艺队伍。当时是有基础的,也是有条件的。党已经有了一支 强大的武装力量,这是从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暴动,经过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