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原放同志简介:

宋原放 扬州,位于镇江(建国前江苏省的省会所在地)的对岸。自一一 九二七年国民党“清党”以后,这个洋溢着“打倒列强,除军阀”等革 命歌曲颇有生气的扬州,居然被“治理”得舆论一律,死气沉沉。 抗战前的扬州,经济畸形繁荣,文化出版事业却十分落后。辕 门桥一带,虽然有商务、中华、世界、陈恒和、会文堂等几家书店,可 是主要销售教科书。马克思主义和新文化的书籍,很是难得。没 有一家稍具规模的印刷厂。全城只有几家报纸,报纸上通行半文 不白的文体,没有一个像样的副刊。“九·一八”前后,扬州先后出现 过《民锋周刊》、《新世界周刊》、《联友周刊》等期刊,可是大都寿命 不长。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一九三六年创办的《阅读与写作》双月 刊,由扬州私立平民中学的教师江上青、于在春等人编辑。勉强出 完第一卷六期以后,不得不交给上海的上海杂志公司继续出版, “八·一三”后停刊。全城没有一所大专院校,只有几所省办、县办和 私人办的中学。当局奉行省教育厅长周佛海“读书便是救国”的口 号,不许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八·一三”以后,吕班、沙蒙、徐韬带 领上海演剧队到扬州来演出,把扬州抗日救亡的活动推上了高潮。 国民党县党部不得不同意成立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陈德铭、 江上青、莫朴、江树峰、韩北屏等被选为理事。协会组织了“流动宣 传团”,可是不久便离开扬州,奔赴抗日战场了。原来就有群众基 础的“晨呜社”的活动十分活跃,辟有图书阅览室,拥有大批进步政 治、文艺书刊,免费供读者借阅。还组织演讲会、歌咏队,街头贴满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沪生

我是宋原放的晚辈

入驻晚辈
  • 沪生
    沪生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