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抗大的精神和作风文迅 “抗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培养革命干部的一个大熔炉。“抗大”的精神是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以崇高的理想为动力。“抗大”的作风,是革命精神的表现。校歌中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是我们的作风,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是我们的传统”,是既有革命精神,也是革命作风。八路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共产党的“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等好作风,都是在“抗大”中经常提倡而实行。 精神和作风问题非常重要。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政党、一个政府、一个军队,有了好精神好作风,就可以保持纯洁性,不断有生命力,获得进步,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力量,在开始时很小,武器也不好,是“小米加步枪”,生活很艰苦困难,但是却能够发展壮大,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元数次疯狂进攻,战胜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三次反共高潮,靠的就是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坚强的精神支柱,好的作风,人民群众的拥护。那时,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很密切,被称之为“鱼和水的关系”o一九四五年日本刚投降时,我们从太行山下到了豫北的焦作、博爱一带地区,组织派了我们三个在“抗大”学习过的,当过八路军的同志,到一个刚从敌战区中解放出来的中学工作。学校中原来的教师和学生,由于受到敌伪和国民党派遣的特务的反共宣传,对共产党有很多怀疑,而且当时正处在国民党反动派积极准备打内战的时候。许多教师和学生知道了国民党有八百万军队,又有美国的装备,共产党只有一百二十万军队,武器不好,便认为共产党打不过国民党,害怕“变天”,不愿跟共产党走。我们在学校中贯彻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来团结争取教师和学生。在平常谈话和向学生上课中,注意结合讲当时的政治形势,在生活上与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经常与学生在一起参加劳动,在农忙时组织学生帮助老百姓割麦耕地。向教师和学生介绍我们在八路军总部时所亲眼看到的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左权将军等领导人的优良作风。还请了当时的驻军第三纵队政委彭涛同志、司令员陈锡联将军到学校作形势报告,讲二万五千里长征故事,他们也经常带领部队中的干部来看望学校中的教师和学生,与教师学生开座谈会,打篮球,交朋友,使教师和学生们深受感动。学校中的教师和学生,用他们亲眼所看到的大量事实来进行对比,他们深刻认识到了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政府和八路军中的广大干部、士兵的表现都很好,生活很艰苦朴素、廉洁,对待老百姓很亲热,真正为人民群众服务。敌伪时期的日本鬼子很凶恶野蛮,经常屠杀中国入。国民党的政府和军队,到处有贪官污吏,经常压迫老百姓,对老百姓进行敲诈勒索,作风很腐败。国民党的作风与共产党的作风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在讲起了如果内战真的打起来,将来谁胜谁负的问题时,我们用了辩证唯物主义中的一个观点,来阐明事物发展的规律:新生事物和受人民拥护的力量才是真正最有生命力,旧的腐朽的事物和受人民反对的力量,从表面上看起来虽然很强大,但是在最后,必然要为新事物所代替,为受人民拥护的力量所战胜。在讲到了这个问题时,还用历史上许多朝代的事实来进行说明,教师和学生们听了都很信服。 在一九四六年十一月,蒋介石的军队发动向焦作、博爱突然袭击的时候,我们在当天下午近黄昏才得到了消息,撤走时非常匆忙,来不及告知分散在各个家庭的学生,给一些学生知道了,他们纷纷自动互相串联,跟着我们和全体教师上太行山,当夜下着小雨,有许多学生不顾家里父母的劝阻,有的学生不回家里告别和取衣服,在我们一面走的时候,一面从后面追了上来,所发生的事例非常感动人。后来战争的发展证明我们所阐明的这条辩证唯物主义的规律,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跟我们上山的学生,后来在党的继续教育和培养,在实践中锻炼,有许多人已经在部队和地方上一些部门中担任了重要的工作。 列宁说过: “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o“抗大”的精神和作风一定要发扬,我们应该向后代说清楚,革命所取得的胜利来之不易,要树立尊敬革命老前辈的风气。要保持廉洁的作风,不能在物质和金钱的引诱下而丧失了革命意志和人格,腐化堕落。特别是在共产党当了执政党之后,有了权力和职位后,不能够滥用权力和专权,任何一个人、一个组织都应该受到人民群众的监督。同时也应该向后代讲清楚,现在要求发扬“抗大”的精神和作风,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改革开放中发扬的,不是为了复古,照抄照搬,吃忆苦餐,过原来的生活,而是为了进步,为了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实现美好的未来。因此必须解放思想,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这样,后代才好接受,得到正确的继承。 1999年4月7日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