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大人的革命风采 1 3 我的经历 傅维新 我于1918年农历1 1月生于河南 省登封县城。1937年我在开封两河Lil, 学读高中,“七·七”卢沟桥事变的枪 炮声,使我吃不卜.,睡不着。日寇残 暴的行为,民族存亡的历史,无数民 族英雄的形缘反复出现在我的面前, 沸腾的热血燃烧着我,我已根本不可 能安心的读书了。国家兴亡,匹夫有 责,我决心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中去。 1938年6月我毅然离开了可爱的家乡和亲人,约同学 同去西安八路军青训班办事处报名参加了八路军。经介绍到 陕北三源县安吴堡学习。 ‘个月后我与同学李文林被选送到 延安抗大总校五期学习。才到抗大几天,毛主席便亲自前来 教授抗大的学习方针,二句话:一,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是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三,是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他的讲课富有哲理,妙趣横生,深入浅出,非常引人入胜。 来向我们授课的还有朱总司令、刘少奇同志、周恩来同志以 及从前线回来的许多领导。抗大“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的学习生活,为我们日后成长为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 士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1938年10月,我在抗大加入了 中国共产党。1939年下半年,党中央决定抗大总校迁往敌 后太行山区。我在1940年初抗大毕业后留校任2团一连支 部书记,半年后调任营组织干事。 1942年,形势紧张,日寇经常大扫荡,组织决定抽调 抗大总校二f二部到地方T.作。我被调到太行第四专署壶关县任 县司法科长,直到抗战胜利被任命为壶关县副县长。在壶关 工作期间,战斗、生活可用“惨烈”两字形容,天天与日伪 打仗,每日住无定所,食常断炊。但在毛主席、党中央领导 下,我们终于战胜了敌人,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6年,我受命到河南省焦作市接收了新华煤矿公司, 并任办公室主任。 1947年7月,我调到第二野战军六纵队十八旅跟随刘 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一路上经黄泛区,国民党军队天上、地 下围追堵截,形势非常险恶。在刘邓首长的亲自指挥下,渡 过重重难关,胜利到达大别山。到大别山后,我被任命为麻 城县委常委,第一区福田河区区委书记兼区长,并与县里的 一个独立团的l千多人的部队一起工作。这段时间,我们天 天与敌人在山区周旋。从1947年8月到1949年春季的三个 年头中,在革命精神的鼓舞下,干劲十足,日夜奋战,克服 了缺衣少食的困难,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1949年8月组织上通知我到武昌市中南局集中,然后 到江西省赣州参加解放广东的学习。学习后由叶剑英同志主 持分配了工作。 1949年10月19日,我与梁湘等同志接管广州市政府 公用事业局,一个月后被调任广州市财政局秘书室任主任, 之后继任副局长、局长等职务。我们从国民党手中接收过来 的广州市财政,基本上是个烂摊子。在任职期间,依靠上级 组织,努力工作,学习业务知识,逐步做到广州财政收入年 年收支平衡,略有节余。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大干部受到严重冲击,我亦不能 幸免。林彪反革命集团垮台后,我成为J‘州市第一批被解放 的老干部。1972年元月,市委任命我为广州市供销社主任, 任职8年。任职前期仍为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大刀阔斧地整 顿该社秩序,使生产、经营得到迅速恢复,为解决广州市群 众的日常生活及商品供应等问题贡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1980年后,我被调到市财办任副主任。在此期间,鉴 于南海石油开发,广州市委决定组建南海石油开发基地服务 公司,我兼任该公司总经理,从筹建到正常运作历时三年, 之后调回广州商委任副主任,1986年12月31日正式批准 离休。离休后兼任财办顾问,享受正厅级待遇。至今在市经 贸委、市老干局领导的关怀下,安度晚年。 我入党至今七十余年,漫长的革命生涯不断锤炼我。使 我由一个稚气学子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而逐渐成 长为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革命战士。在新中国的建设中, 克服困难,兢兢业业,廉洁奉公,一身正气。我为祖国的解 放、建设事业和她的强盛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