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玉衡(1863 -1946),又名单锐,字梓坪,洛河崖村人。自幼家贫不废学,18岁考取生员,21岁为廪生,光绪十四年( 1988)乡试举人。是年仅26岁,为莒北名噪一时的年轻文人,其文章新颖,被选载当时“文选”书刊中三篇,传为佳作。 单锐一生致力教育,先后在本地,北杏、管帅一带教书,后任莒县中学校长。民国前,生活所迫,去吉林省一家豆腐房做苦工三年,给家中信说:“日行千里不出门,一日三餐不用问;一顿一个鸡(饥),天天白又嫩(做豆腐)。”因春节给主家写对联被当地官府发现其才识后聘用,先后任吉林市中学校长,吉林女子师范校长,哈尔滨南岗大学古文系讲师等。“九·一八”事变返回故乡,变卖田产,用自家住宅办起小学,自任校长,为桑梓培养人才,其学生有“逾十千”之称。 在吉林省任教期间,单锐受聘更订《阿城志》,创修《额穆志》。民国15年(1926),莒人复议重修莒志,莒县知事田立勋延请单锐主其事,因中更兵乱,属稿未完。民国24年(1935),庄陔兰重修莒志时,大量采用了单锐未完之稿。 在东北期间,曾与著名抗日将领王德林(又名王伦)关系密切。1938年,王在老家沂水病危,念念欲见单兄一面,单闻讯连夜赶至看望。王逝世后,单为其亲撰碑文并书丹。单锐在吉林就职时曾多次拜访革命将领林伯渠,受到一定革命影响,并一起合影留念,照片共6人皆穿长衫,1955年消灭落后村运动中,因家被抄而照片遗失,此事已于1982年由莒县人民政府另作结论,赔款1000元。 单锐对日军入侵国无宁日深恶痛绝,曾说:“日帝灭不了中国,神州大地中国人是主人。”1939年,日军在洛河崖村东修起据点,这年春节单为抒发心中愤懑亲笔在自家大门上写对联一副:“十年乡树迎归客,万里家山识主人”。横批:“柳暗花明”。 洛河解放前夕,敌伪顽并存之际,地下党员杜文泉(莒沂县委秘书)、单德麟(雪山区第一任区长)、王伦等在洛河一带开辟工作,年逾八旬的单锐不避全家生命危险,把他们隐藏在自已家中,令其妻子、女儿在大门口、二门口望哨,并嘱咐家人:他们是八路的人,我们要用身家性命保护他们。地下工作者在此吃住,昼伏夜出,发动群众对敌斗争。单锐的庭院很快成为党组织活动中心之一。在敌伪顽猖獗之时,大批干部得到保护。在瓦解洛河崖据点,争取伪队长投降等过程中,单锐都起了重要作用,为解放雪山区作出了很大贡献。 1942年秋,山东抗大沂南分校在境内刘家南湖设点招收抗大学员,单锐将大儿子单兆玉送去参加抗大学习,在其带领下,先后有多名青年成为抗大学员。1944年l0月,单兆玉被派到莒沂县委工作。单兆莉受组织安排在村里组织识字班、妇救会,开展对敌斗争,后夫妻二人在中央机械部直属单位工作。 解放后,单锐被莒沂县人民政府特邀为参议,1946年农历九月二十二日病逝,享年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