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有个四支队的卫生队,曾驻在红峪, 这所里有位叫白玫的女大夫,她是莒县人,她牺牲的那年才 26岁,人长的可俊啦:挺拔的身腰,白晰的面皮,水汪汪的大 眼睛闪闪有神,在队里是有名的“一把刀”。 那年木匠李大爷背上长了个疮,经常流血流浓,老是医治 不好,人说这是痈,无人能治,而白大夫听说后,忙来到他家, 看了看,摸了摸,说“这疮能治!”于是就给他作了手术,才一个 月就痊愈了. 木匠李大爷,生疮受了一两年的罪,一手好手艺也不能干 了,而_旦被医了疮,甭提有多开心了,他专意叫儿媳缝了个 白大褂子.还叫老伴杀了只鸡,来请白大夫,可八路军讲《三大 纪律八项注意》而他的一片盛情都被白大夫婉言谢绝了。他怎 能过意的去呢?于是他竟然把一棵正结着果的棠栗树杀了,烤 干后做了十只红“十”字药箱,亲自送到卫生队,向王队长说: “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您若再不收,我就不回家了!”这十个药 箱,做得既轻便,又坚实,还很精致,卫生队这时正需要药箱愁 着无处去买,而今送上门来,可说是“雨中送伞”了。王队长就 收下了,不过以质作价,把钱交给村长,待部队移防后再把钱 转给木匠李大爷。 1942年秋天,在一个刮着风的夜里,卫生队接到转移的 紧急命令后,由白大夫打前站,木匠李大爷,自告奋勇当响导, 当出村不到二里路,就传来“哇啦哇啦”的声音,这时白玫便悄 悄对木匠李大爷说:“不好,我们遇上鬼子了,大爷你快领着担 队又开路向北去,我来掩护!” 这时,白玫向前冲去,已经看到了鬼子了,她便急中生智 “嘟嘟嘟”地吹起了哨声,这突如其来的哨声把敌人惊晕了,一 个鬼子官急忙喝令队伍来了个“原地卧倒”。当鬼子听到前面 无动静,再起身行动时,我们的担架队已离开了路线;已转移 北去了。这时,白玫又向南崮冲去,并不时的高喊:“同志们,我 们快上山.呀l” 当敌人发现南崮的情况后,便高喊:“八格牙路!一就开火 了,这时一个伪军官地嚎叫起来:“弟兄们,快向山上追,抓住 女八路皇军有偿!” 在一阵“机枪扫、大炮轰”之后,天已放亮了.白玫向北了 望已不见我们担架队的踪影,而向山下一瞧,见黑鸦鸦的一群 敌伪正向她冲来,这时快要追到崮顶了,于是她忙摘下军帽, 理了理秀发,又整了整军服,向着卫生队去的方向振臂高呼 “同志们,我们胜利了!再见啊!”此时,敌伪已端着刺刀,嗷嗷 嚎叫着上来了,十米,八米,五米……而敌伪都睁圆了大眼,虎 视耽眈,狠不能一口要将白玫吞掉,于是她便从容不迫地把仅 有的一棵手榴弹向敌群掷去,而随转身跳下百丈悬崖…… 白玫壮烈牺牲后,村长忙把王队长委托他们的那笔药箱 钱如多数交给木匠李,而木匠李捧着这笔北海票,双手发抖, 老泪纵横,于是他把这笔钱买来了一方柏木材,连夜赶做出了 一付柏木棺材,亲手把白玫受敛起来,在出殡的这天,全村人 都戴上了黑纱,而木匠李却让他十岁的孙子披麻带孝为白玫 送终。 为了纪念烈士,就把白玫安葬在这悬崖的山下,有曾提议 给这位白衣烈士在墓前立个石碑,并把烈士的事迹刻在碑上, 但木匠李大爷却不同意。为什么呢?他说:“鬼子常常来山里 扫荡,若立上碑刻上字,说不定会让敌人连坟也毁坏了!” 怎办呢?村中有位老中医先生曾提这样一个建议:他说咱 村娘娘庙前,有蓬白玫瑰花,年年开得花又香又美,这花名和 品貌都和白玫大夫相同,现在这年头呀,我看敬神不如拥军, 咱何不把这花移到烈士墓前,以示咱村人对她的怀念呢?…… 这就是玫瑰冢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