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寿椿同志简介:

张寿椿 原名张笺,杨店乡张楼人。1913年生于开明士绅家庭,自幼喜与穷家子弟玩耍,并同吕氏长工,亲如手足。 10岁入塾就读。1928年考入汶上十字会育德小学。2年后奔赴泰安,人山东省第三中学深造。先后参加了兖州卧轨索车晋京(南京)请愿抗日爱国运动和中共地方组织领导的“打倒用武力办教育的高其冰(校长)”学潮活动。学潮中,他的好友有的被捕,有的被开除,这使寿椿深深感到了社会的黑暗,对共产党有了新的认识。1934年毕业后,一度在家闲住。1936年,结识了在张楼小学教书的共产党员李又邮、乔海秋等,得以读到《救亡言论集》、《由一个人看一个新世界》等进步书籍,从而进一步了解了国内外形势,树立了革命思想。 “七七事变”后,张寿椿参加了汶上县永安寺起义的酝酿、筹备与发动。起义前,他带领佃户深入郗家河、大小王楼、刘古墩及五区乡农学校等处,筹得长短枪10余支,动员起义人员30余名。 汶上县抗日自卫队建立后,他被安排做民运工作。每到一地,便向群众宣传共产党“有人的出人,有钱的出钱,有枪的出枪”等抗日统一战线主张,使这支部队较快扎下根基。有几家佃户,担心男人从军后难以生活。他便同父亲商定:将出租 的30余亩土地,无偿送给佃户耕种。此期,他先后动员50余人参加抗日队伍。 1939年,他加入共产党不久,伪五区区长迫于革命形势而弃职。经中共汶上县工委批准,张寿椿成为县内第一位共产党员区长。恰在此时,妻子受日军烧杀惊吓,病死在娘家。寿椿闻讯于夜间料理了妻子的丧事,把母亲和独生女托付给亲戚,便急忙回到区上。 当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动员更多人力财力支援抗日部队。他利用各种关系,采取种种办法,将五区抗日救亡工作搞得轰轰烈烈。一次在泗汶村演讲,感动了在场的数百听众,当场募得大宗钱财。 1940年春,日伪军为扑灭迅速发展的革命烈火,对五区一带发动了疯狂的拉网“扫荡”,并乘机安插据点、派遣特务,抗日工作被迫转入地下。一天夜里.他偕同区部工作人员麻成宪、张培如躲至东平伪六区区长张昌俊家(张在寿椿家避过难,且系本家)。不想很快被其堂兄张昌顺侦知,报告了与张昌俊有隙的区队长,三人一同被捕,先后被押送东平日本宪兵队、汶上日本宪兵队,不久转送兖州,同年在兖州火车站被敌人杀害,时年28岁。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开国群英

我是张寿椿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