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烽火中锻炼成长王光华 我的家乡是抗日战争中因进行地雷战而闻名全国的山东省海阳县。当时日军所到之处一片废墟,惨不忍睹。1939年冬,我们崖南头村被烧掉200多间房子。鬼子兵见人就杀,年迈耳聋没有来得及跑掉的王元才爷爷被日军一刺刀捅死了。 1942年11月下旬,日军出动20000多人,形成了一个200多公里长的包围圈,对胶东解放区进行残酷的拉网扫荡。鬼子兵白天在飞机掩护下,骑兵开路,步兵齐进,摇旗呐喊,逢山搜山,逢水淌河,用机枪、步枪、各种杀伤炮火向我群众乱射;晚上日军每隔500米左右点放一堆大火,若群众向外突围,就是一阵子机枪扫射,妄图用这种最残酷的办法将我胶东抗日军民一网打尽。11月21日,我和村里的民兵叔叔、大哥们,被鬼子兵赶进了包围圈。晚上,群众在八路军的带领下,从日军火堆间隙向外突围。饿了,走不动了,我就拣一把干柞树叶子嚼嚼咽下充饥。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小了,站在山头上,顺着包围圈的火点看去,南北间、东西间的距离只有60多里。我的正前方1000多米的地方,就是高高的林寺山。在林寺山的东山脊上,敌人各个火点火光通明,日军的机枪象恶狼似的不时向外扫射。我们已经跑散了。这时东方已经微微发白,天快亮了。我在林寺山前找到一条旱沟,躺下后往身上盖了一大捆玉米秸子。早上太阳刚出山,配合搜山的敌机嗡嗡地飞来了,搜山的日军哇哇地乱喊着,皮靴蹬得山石咯咯地响,离我只有50米、30米了,日军没有发现我,端着阴森森的刺刀向别的地方搜去。好险哪!等日军过后,我三步并作两步走,走了整整一天,傍晚终于回到家中。奶奶、姑妈、姐姐看到我都哭了,她们以为我被鬼子捉走了。11月24日,也就是我脱身的第二天,日军把拉网扫荡最后缩小到马石山上,惨杀我胶东军民500多人。这就是凶恶的日本侵略军,1942年冬对胶东的拉网扫荡造成的惨绝人寰的马石山惨案! 为了满足我县地雷战中的伤员抢救和民兵防病治病的需要,1944年春,胶东军区十六团(现广州军区四、十一军塔山英雄团)和海阳县委商定,由十六团帮助海阳县培训一批民兵卫生员,时间5个月。村里决定派我参加学习。6月19日,我背上行李到莱格庄报到(那年我才14岁)。全队80多人,十六团卫生队吕克俭同志担任队长,教员由卫生队、各营军医担任。于是,村头麦场树荫下,小黑板一挂,就是课堂,背包、膝盖就是最方便的课桌,队员的活动作息均按十六团连队的要求进行,大家一面学习,一面行军作战。8月24日,十六团和东海独立团进攻牟平县日军坚固设防的水道据点。战士们和日军展开了肉搏战,消灭日伪军200多人。10月中旬,我们学员随十六团急行军,一夜走了70多里路,到达邢村附近(邢村即电影《地雷战》的黄村)。日军闻讯后,慌忙从海上逃跑了。我们5个月的学习即将完成之前,十六团卫生队梁队长亲自给我们作示教手术,扩创、结扎、切开、缝合等常用外科方法,并给我们每人装备了一套手术刀、剪、摄、缝针线、敷料及常用的内服外用药品。12月初结业,我回到村上,立即和村上民兵一起走了40多里路,到胶东最大投降派头子赵保原总部据点外围,埋地雷、设埋伏,伏击敌人的保安团队。夜里大家都和衣躺在麦草地上,随时准备转移出击。1945年3月初,日寇又一次对我们海阳县进行残酷扫荡。有一次我们得知鬼子要到朱吴镇我们村及栾家村扫荡,就在进朱吴的路口埋好了各种地雷,如门后雷、柜子雷等,然后守候在南山上伏击敌人。上午10点多钟,鬼子踩响了地雷,被炸得人仰马翻。接着日军又向我们村扑来,但遭到我们的迎头痛击。我紧跟民兵队伍进行战地救护。敌人最终被我们打跑了。 为进一步加强对日伪顽斗争的领导,胶东军区海阳分区在反扫荡中成立了,我参军了,到前方部队卫生队工作。在分区聂凤智司令员指挥下,我们攻克牛齐埠,收复即墨城,向青岛外围进军。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向盟军无条件投降!这是一个多么振奋人心的消息!全国上下一片欢腾!胶东军区遣返的战俘,从我们驻地转交给青岛国民党方面的代表,日军战俘个个象丧家犬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