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放泰安而献身——华军烈士传略华军,男,1925年10月出生,又名陆如心,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194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9月,随新四军浙东纵队北撤;1946年6月,在华东野战军解放山东泰安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21岁。 (一) 1925年10月10日,华军出生在鄞县长沙潭(今鄞州区章水镇大皎)一个店员家庭。 抗日战争时期,华军在宁波效实中学就读期间,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思想上进,追求进步,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斗争。 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年轻的华军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救星是中国共产党和她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他曾和葛镇洋一起挥笔作文,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腐败,控诉日本鬼子的残暴,并表达了向往新社会的强烈愿望。他在文章末尾署名“华军”,葛镇洋署名“华红”,意为“中华红军”。 1942年7月,华军和葛镇洋等人一起离开学校,返回宁波(当时学校已迁到上海,并改名上海储能中学)。通过秘密渠道,华军等人同新四军浙东抗日武装取得联系。同年10月19日晚,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以看电影为名,偷偷从家里带了换洗的衣物,徒步走进了四明山根据地,从此踏上了革命的征途。 华军一开始被分配到教导大队学习军事技能,接受革命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他进步很快,成为教导大队中的尖子。由于华军思想进步,对革命忠诚,1943年4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二)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1944年7月,华军从教导大队毕业,被组织分配到浙东纵队政治部青年科任干事。当时的斗争环境极其艰难,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战锻炼,再加上他勇敢善战,机智好学,华军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干部。不久,组织将他调到鄞奉中队任副指导员,负责鄞奉地下县委的保卫工作。 由于深入敌后,行动极易被发现。有一次,部队执行完保卫任务后,在一座山上宿营,虽然大家都非常小心翼翼的,并且安排了潜伏哨,但还是因为地主告密而被敌人包围了。华军一面布置战士进行还击,一面亲自带领一排战士,从悬崖上用绳索下去,迅速迂回到敌人背后,对敌人发起出其不意的攻击。似神兵天降从敌人背后出现,让他们措手不及,山上的同志也顺势包抄过来,迅速击溃了敌人,跳出了包围圈。 从此,华军妙计击溃敌人率部胜利突围的英勇善战事迹在浙东游击纵队里广为传诵。后来,他担任浙东纵队四支队二营五连指导员,二营是四支队主力营,五连又是二营最英勇善战的连队,曾荣获“英雄连队”的称号。正所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是跟华军的英勇善战是分不开的。 (三) 抗战胜利以后,1945年9月,为了全国的和平,同时做好应对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准备,中共中央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全国战略方针。新四军浙东纵队1万余人奉命北撤到苏北,不久,又到山东,被改编 为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 1946年6月7日,华东野战军猛攻山东泰安。华军率领五连战士向敌人发起了猛烈的进攻,经过浴血奋战,首先突破了敌人的防线,攻人城内。但是由于友邻部队未能同时攻人泰安城,致使城内敌我力量悬殊。虽然身处险境,但华军依然沉着冷静、身先士卒,指挥战士们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由于对城内敌人的情况不明,许多战士都被暗枪击中牺牲。华军也不幸被埋伏在一间民房门后的敌人用刀劈断了一只手臂,他忍住剧痛,用另外一只手举枪还击。但是,这个时候,敌人的一颗子弹又击中了他的胸部,他再也支撑不住,昏死过去。战友们见状,冒着枪林弹雨把他救出来,送到医院,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而光荣牺牲。 光阴荏苒,几十年过去了,“华军”这个不朽的英名,镌刻在泰安革命烈士纪念碑上,永远散发着金色的光芒。 (李学忠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