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英(1871—1949) : 字勺圃,一字少溥,号云龙山民、东涯老人。同治十年(1871 年)生于三堡榆庄。近代著名书法家。 张伯英自幼承庭训继家学,弱冠之年书法工夫已较出众。光绪戊 子年(1888年),张伯英与其叔张云生应金陵秋试,叔侄同科中举。尔 后,为了家庭生计,张伯英先后在彭城、南京、萧县等地开馆授业。民 国3年(1914年),当年同窗好友、北洋军阀政府的陆军部次长徐树铮 推荐张伯英为秘书。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又受徐之荐就职予段祺瑞执 政府秘书厅,任副秘书长。民国15年,段祺瑞制造“三一八”惨案, 被国民军赶下台。张伯英两袖清风毅然引退,从此再未涉足政坛,而开始了鬻字治印的书 画金石生涯。1949年,在贫病中逝于北京“小来禽馆”中。 张伯英书法造诣精深,民国初年,与赵声伯并称南北二家,同时与王书衡.、傅增湘,华 世奎、郑孝胥齐名。萧一山所著《清代通史》,就是孙中山、蔡元培和张伯英题署书名的。 张伯英以行楷最有成就,亦擅篆隶。楷书结构紧敛而不拘谨,字体规整端严、方圆兼备,既 宽博雄放又紧凑严密,内多劲力。行书朴实秀逸,古拙自然。张伯英用笔万毫齐力,圆满 峻发,点画所到之处,极具朝揖相让之法。笔笔中实,字字气满,凝重含蓄,不泥于古,不 媚于今,富于创新精神。用笔能任情挥洒,意度自为高远。张伯英极擅书写碑志,数百字 大楷不用划线,从头到尾一气呵成,而分行布白、范围大小莫不恰到好处。 张伯英不仅是书法家,而且还是博古通今的学者。他能诗善文,其诗文清新俊逸;卷 帙浩繁的《黑龙江志稿》就是他主纂编成的。他还留心搜集乡邑文献,曾编缀刊刻《徐州 续诗征》。 张伯英一生正直,颇有节行。他不屑于和封建军阀同流合污,抛弃官位,卖字卖文为 生。北平沦陷后,他隐居不出,并屡次致书当时任徐州伪市长的叔父张云生莫做伪事。张 伯英与清末遗老康有为、梁启超、罗振玉、郑孝胥等过从甚密,但却力主共和,反对复辟。 他晚年怀着改良主义的理想而不得伸展。此外,他还与于佑任先生、张学良将军及齐白石 等私交皆厚。张伯英尤为奖掖后学,书画界人不少都曾受其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