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铭,原名李树勋,1899年生, 滕州市张汪镇五所楼村人,家庭较为 富裕。18岁时考入省立第二甲种农 业学校。结业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 取北平平民大学,专攻商科。1924年 大学毕业,到山东大学担任事务工作, 李淑铭在北平读书期间,受到进 步思想的影响,在校经常参加学生运 动,从事救亡工作。任教后的1928年,济南发生了震惊中外 的五三惨案(史称济南惨案)。他义愤填膺,毅然弃职返回故 里,潜心于学术修养,尤其研究社会主义理论书籍,立志救国 救民,献身中华。1930年,他到滕县文庙小学任教,开始施展 他的政治抱负。在这里,他与县内一些进步人士来往密切,并 积极筹资参与了“国民书店”的创办工作。书店开业后,根据 中共山东省委关于注意出售红色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进步书籍 的指示精神,在经营中秘密销售《共产党宣言》、《马列主义基 础知识》、《唯物辩论法》、《太平洋风云》、《苏俄秘史》、《社会 主义科学概论》和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进步作家的作 品。有了这样一个书店,李淑铭如鱼得水,一有空暇,就到书 店里地阅读、学习。因此,他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都有了很 大程度的提高。 此时,县内已有了共产党的活动。李淑铭千方百计地寻 找党的关系,终于1931年秋,由王临之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 党。10月,中共滕县特别支部委员会建立,李淑铭参加特支, 为宣传委员。接着,他又被聘为滕县短期师范学校国文教员, 并兼任社会学课程。他除积极努力地做好特支分给的工作 外,还专心致志地做好教学工作。 1932年10月,中共滕县特支遭敌破坏。为了免遭反动当 局的缉捕,李淑铭先去南京,后又流亡到北平、天津。1934年 辗转至江苏沛县,在一所职业中学里任教务主任。次年,重返 滕县,在本村五所楼懋榛小学任教员。 李淑铭到校后不久,学校又来了一位教员,叫张学周。张 老师是泰安人,因泰安党组织遭破坏来到了滕县。他们都是 因党组织遭破坏后隐蔽下来的共产党员,很快便沟通了思想, 并于1936年3月,秘密而自发地建立了党的组织——中共五 所楼懋榛小学支部委员会,李淑铭担任宣传委员。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抗日的新形势出现。李淑铭 建议党支部创办了旨在宣传抗日救亡的《图存报》。小报每 期数百份,发放范围方圆数十里。在校学生和当地群众通过 阅读《图存报》,能及时了解党的抗日政策和日军的罪行,思 想觉悟不断提高,抗日热情不断增强。因此,早在七七事变 前,五所楼就成立了“抗日农民协会”。 七七事变后,日军的铁蹄很快践踏到鲁南。李淑铭即投 笔从戎置身于抗战事业。此时,党的活动中心由五所楼转移至东部山区。1938年初,他便和李乐平、王右池等积极筹办 “善蝈农民抗日训练班”,并亲自给学员上政治课。3月17 日,日军侵占滕县城。在训练班的基础上,滕县党组织拉起了 第一支抗日武装——滕县人民抗日义勇队,李淑铭负责民运 工作。他利用他的关系和他作为中共滕县地方组织领导人的 影响力,宣传、发动、组织群众开展对日军作斗争。8月,由于 形势的变化,李淑铭随义勇队离开滕县,向抱犊崮山区转移。 在抗日根据地建设和民主政权建设方面,他做了大量的工作。 1940年3月,鲁南民众总动委会第三分会在大炉村召开成立 大会,李淑铭被选为常务委员会委员。10月,李淑铭受命在 邹东一带担当反“扫荡”的艰巨任务,他不畏牺牲,英勇善战, 战功卓著。1941年,率一支新成立的武装向东北方向挺进, 当行至邹县、泗水间,与日军遭遇,遂展开激战。李淑铭奋不 顾身,率部冲锋陷阵,不幸身负重伤,壮烈牺牲。时年4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