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庄镇马疃村. 刘希顺。 刘希顺出生于1926年,个子不高, 耳不聋眼不花,身子骨还算硬朗,独自 居住在两间屋子里,一只白色温顺的小 猫陪伴着老人。我们的到来,让老人家 激动不已,紧紧攥着我们的手,动情地 说:“村里的妇女主任告诉我你们要来, 我早就烧好水等你们了。” 午后的阳光暖暖地洒在院子里,我 们把老人家请到院子里坐下,亲切地围 绕在老人家身边,健谈的老人还没等我 们开口,便打开了话匣子,给我们讲述 让他一生难忘的革命故事。 “那时候日本鬼子还没跑,我在草 垛里入的党”,老人居住的村北面不远 有一个李家泊村,抗战时期住着七个日 本鬼子。“日本鬼子简直坏死了!”老 人家咬牙切齿的一句话,道出了当时形 势的严峻。 “他们杀人、放火,搅得老 百姓不得安宁,我当时就是一心入党, 决心抗日到底。”在老书记的引荐下, 经过半年的考验期,1945年2月的一 个晚上,在村外一个不起眼的草垛里, 姓魏的书记带领他们三个互不认识的热 血青年庄严地举起了右手,从此老人把 一生都交给了党。 老人家念念不忘草垛里的入党情 景。“那个时候偷偷摸摸的,庄子大, 坏人多,一不小心就掉脑袋。”为了让 老人家重温一个共产党员神圣的那一 刻,我们展开一面党旗,老人家神情庄 重,缓缓举起了右手……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还乡团加倍惨 害共产党员。 “我是上过刑场的人。蒋 介石不是有句话嘛, ‘宁可错杀十个, 不能放过一个。’”正月二十八,还乡 团在村里的大庙前公开枪毙共产党员, 村里的民兵连长、妇女主任都被捉了, 因为老人家是秘密入的党,身份没公开, 所以成了一个“陪绑”,一起被押上刑 场。 “幸亏我个子小,趁人乱的时候偷 着溜了”,老人家讲到这里有点庆幸, 但随即神情暗淡下来:“他们都牺牲了, 村东头的烈士墓,埋着许多党员,还有 许多叫不上名字的战士。” 说起牺牲的战士,老人家又把我们 的思绪带到了战火纷飞的1946年。印 象最深的是莱州的土山战役和粉子山战 役。粉子山是莱州城西海拔最高的山岭, 濒临烟潍公路,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国 民党派重兵进攻,试图打通烟潍要道。西海独立一团和胶东主力部队奋起阻 击,伤亡巨大。老人家和附近村里的青 壮年组成了支前队伍,克服重重困难, 日夜往后方抢运伤员,安置在姜泊村的 后方医院。 “仗打得太惨了,牺牲了那 么多人”,老人家想起当时的情景,眼 里泛起了泪花。 全国解放后,老人家积极投身到新 中国的建设中来,村里成立了生产队, 老人家在生产队当了保管。 “分到了房 子有了地,那就使劲干呗!”朴实的话 语道出了老人家当时的心声。工作带头、 积极肯干,作为劳动模范,老人还参加 了当时县里召开的表彰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