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聚街道南庄头村 孙继彦 1946年2月,孙继彦光荣入伍,成为昌北独立营的一名战 士。1947年4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他先后参加过解放 潍县、青岛等战斗。 1950年10月8日,党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 略决策,迅速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了驻军朝鲜后的第一仗,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当时,23岁的孙继彦跟随部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 江,来到了朝鲜战场。在朝鲜,处处有困难,时时有危险。棉衣是 单薄的,天气是寒冷的,冻坏手脚是常有的事;吃饭也是个大问题, 吃炒面、喝雪水是经常的。面对这样的困难,孙继彦和战友们没有 抱怨。有一年,雪下得特别大,“有一米多深吧,走在雪地里都到了 大腿根。敌人的坦克也走不了,扔在那儿,人都跑了!”因为大雪, 战争暂停了一段时间。但战士们也没有闲着,利用这段时间学习、 练兵。“我那时候在志愿军独立团二营八连。我们练兵,是为了反击 敌人的空降!”当时,我们是小米加步枪,敌人是飞机和坦克。面对 敌我军事力量的悬殊,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没有沮丧、没有气馁,而 是不断地学习、训练,学会在敌人的飞机炮弹攻击下求得生存、进 行反击。“有一次,敌人的飞机投下炸弹,把我们的伙房炸毁了。有 两名战友牺牲了……”这些生离死别的场面一直刻画在老人的脑海 里。战争的残酷、敌人的残忍,更加激发着战士们的斗志。历史也 证明,我们的志愿军是英勇无畏的,他们用热血和奉献谱写着壮丽 史诗,用忠诚和信仰铸就了光辉征程。 革命生涯练军魂,老当益壮为人民。1955年,孙继彦从部队转 业后,又投身到革命生产中,并当了10年生产队长。他一直珍藏着 一本日记本,里面有战友们的照片,也有他当年的学习笔记。我在日记本上,看到了这 样几句话,“有了强大 的工业,便有了牢固 的国防。有了人民幸 福,便有了国家富 强。”“革命需要的地 方,就是人民需要的 地方,也是自己光荣 的工作岗位!”“我是 一名共产党员,一定 要服从党的分配和调 动,在什么情况下也要坚持党的原则,绝不动摇。必要时,把自己 的一切献给党。这是我的誓言,保证照样去做!”这就是一个立过三 等功一次、四等功三次的老党员的赤诚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