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子街道郭家道口村 朱爱森 朱爱森出生于1928年。 小时候,他的家庭条件还算 过得去,他得以上过学堂读 过书。18岁那年,他光荣地加人中国共产党。他清楚地记得入党介 绍人是温鸿昌(音)。入党后,每过几天,就偷偷地参加一次党员 会。主要是学习《党章》和当时党的方针政策。 说起早年读书的经历,老人滔滔不绝,语速流畅地背起了《三 字经》。这样一位读过诗书的老人,更懂得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为劳苦 大众谋福利的伟大政党,更懂得自己作为一分子应该为党做什么。 因此,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解放后的和平年代,他总是严以律己,干一行爱一行。解放后, 他任过会计、文书,参 与丈量土地,组织人社、 划分宅基地等。直至今 天,每户村民左邻是谁, 右舍是谁,每处房子东 西长多少米,都一户不 落地装在他脑子里。村 里的土地西到河滩,北到清水洼,东到菜园地,按等级从最高26级 到最低22级,他都一清二楚。那时,他去宋庄公社联系工作、开 会,都是步行去、步行回,一直坚持了几十年。后来,因为工作需 要,村里给他买了一辆自行车。可每次从公社开会回来,他都习惯 性地把车子停放在村委院内一间空房子里,也没有车锁,村里谁有 事谁就骑。就这么放了好几年,车子也没有丢失。说起以前,下雨 阴天,柴禾都是湿的,光冒烟,不见火。现在好了,有了液化气, 再也不用受烟熏火燎之苦了。这在以前都是连想也不敢想的事。 说起村里的老字号“凤祥笔庄”,老人的话又多了起来。解放 后,老人就在这里干会计,每一笔来往账目都很清晰,直到1975年 才离开。我们告诉他,这门制笔技艺已经受到了国家保护,被列入 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他听了,高兴地说:“这门技艺应 该传承下去,这是老一辈人智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