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营镇吕家村 张京田 张京田出生于1924年,物质的贫乏、生活的困苦磨炼着他 的意志。在解放战争时期,虽然没有穿上军装奔赴战场,却一直在 后方为战士们服务,贡献着自己的力量。1947年3月,在付秀忠(音)和另一位党员的介绍下,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 积极参加农业生产,为部队提供粮食;还参加了担架队,奔赴前线 lili<伤昂等. 老人说,印象深 刻的是在他参加齐家 埠于庄河(音)修桥 的事。那是一个秋天, 天气渐渐冷了。可恶 的国民党在逃跑时炸 坏了当时河上唯一的 一座桥。为了让我们 的后续部队能顺利通过,不延误战机,一道命令下来,要求必须在 短时间内修好桥。“那时,河水已很凉。有位首长不时地给战士们加 油,战士们也就忘记了寒冷。”为了修桥,大家一起跳进冰凉的河水 中,当兵的在前面,村民在后面,先把门板、树木放到底下,上面 再压上运来的碎铁轨。大家一起喊着“一二一”的号子,一心只想 着快点修好桥,全然不顾寒冷和劳累。“那天还下起了雨,有些地方 的水都到了大腿,也没停工。”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军民一条心, 只为修好桥,让大部队顺利通过,去争取我们更大的胜利! 解放战争胜利了,迎来了新生活。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 级社,都有张京田的身影,“我在村里任支部委员。当时,我们有5 个生产队,我当队长。” 老人说,在渔业队里的生活也让他终身难忘。俗话说,靠山吃 山,靠水吃水。下营就在海边,对于从小在海边长大的孩子,与海 有着很深的情结。“我在渔业队一直干到50多岁。那时候就是出海 捕鱼,用干活来换工分,也算是支援国家发展了。”然而,并不是每一次出海都是顺利的。有一次,在杨家沟遇到了大风,有的船翻了。 “大队长叫李振发,他带着一部分人去营救。我是党员,负责留在船 上,看好物品。”当时的情况非常危急。后来得知,牺牲了三个人。 渔业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甚至是以付出生命为代价。张京田老人 的经历告诉我们,生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苦难,也会有狂风暴 雨…… 张京田在村子里一直没闲着,在生产队当过物资保管,尽心尽 责地照管着每一件物品。“那时候穷啊,没有吃的就挖蔓菁吃。冬天 也吃过冻坏的荸荠,现在的日子好啊!”老人有三个儿子、三个女 儿,都很孝顺。对于现在的生活,他很满足,“为了干革命,加入共 产党。干革命、过日子就是这样,先苦后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