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洪贞同志简介:

贾洪贞 1918年10月,我出生于平原城东王佩于庄(现属王凤楼镇)—个贫苦农民家庭。我 家世代务农,祖祖辈辈都是本份的庄稼人。从我记事起,家里没过过一天温饱日子,一 家人一年到头为活命苦苦挣扎,受尽了富人的压榨。 我的父亲贾连生,兄弟四个,他排行老大。爷爷、奶奶去世后,家中有父母、3个叔、1 个弟弟、4个妹妹,全家共11口人,只有3亩薄地。为维持生计,父亲多年给地主扛活,3 个叔纺线、织土布换点零钱补贴家用。后来,因欠下张辛庄张广新的高利贷,家中仅有 的三亩薄地也押给了张广新。为抵债,父亲和二叔到张广新家扛活,母亲和大妹妹也到 张家扛饭(当佣人)。张广新是平原城东一带有名的大地主,其子张学昌在抗战爆发后成 了横行平原城东的杂团头子、汉奸。张广新依仗其势力欺压百姓,盘剥贫苦农民。1938 年,我家四口人没黑没白地苦干了一年,到年底张家算盘一响,刨去负债利息等,一分 工钱也没给。后请人说隋,才给了一麻袋谷子。 过去,上学读书是富人子弟的事。因家境贫寒,我家祖祖辈辈没出过一个读书人。 父母从来没奢望能供我们读书。我13岁那年,因全家没有—个识字的,让邻居给骗了, 这次受骗让我们实实在在尝到了没文化的苦头,父亲发誓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出个念 书的。于是,父亲把我送到了刘帽头村上小学。贫苦百姓送孩子上学,也就是为了图个 方便,不让孩子当“睁眼瞎”,根本不敢指望念出个明堂来。在刘帽头读了三年后,家里再 也无力供我继续读书了,我便辍学回家。在刘帽头读书期间,有一位叫崔石挺的老师, 令我印象深刻。崔老师是马腰务村④瞩王凤楼镇)人,年龄比我大不了几岁。他思想进 步,思维敏捷,是一位极具爱国热隋的知识分子,经常向学生传授进步思想,讲日本侵 略者侵占我国领土,制造“九.—./\”事变等罪行,还给学生讲许多中国军队抗击日寇的 战斗故事,对学生影响很大。 10月,我在专署干校的学习结束,又回到了平原三区。这时,日本侵略军对我军进 行疯狂“扫荡”和“蚕食”,我抗日武装力量在同敌人的战斗中不断壮大,抗日烽火t坦越烧 越旺。到1942年底,除三地区队(即原十七团三营)活动在平、禹、临、陵地区外,军分区 独立二营,也在平原县发展壮大起来,活动在平禹两县。另外,县大队(70余人)升级编入 军分区独立营后,很陕得封恢复。各区也建立了30人左右的区小队,各村都建立了民 兵队,破路队,保家卫村,挖沟破路。我基层党组织、群众团体也健全起来,以七、八区为 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得到扩大,平原县的抗日斗争形势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经过一年的艰苦斗争,到1943年底,平禹形势基本好转,我县区抗日武装、群众组 织基本得到恢复,抗日烽火又在平禹熊宾曼燃烧起来。1944年5月,根据斗争形势需要, 三、六、七区又分为三个区。我被派往靠近津浦铁路的六区任区长。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浴血奋 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国民党反动派,极力夺取抗日战 争的胜利果实,平禹县党政军民遵照上级有关指示,进行了解放城乡、开辟新区的战斗。 1945年1 1月,平禹县委从基础较好的各区抽调干部派往基础薄弱的地方开辟新 区,我被派到禹城二区任区长。同时从平原被派往禹城的有30余人,其中有区委书记、 区长、助理、通信员等不同职务的同志,我们在禹城—个叫狼窝的地方集合分配任务。和 我一起被分到二区的有杨兴龙、张金生、王金生等几个助理,还有通信员赵书荣,以及原 来已在禹城工作的焦玉先同志,他是我党的—个地下工作者,受党的委派,在国民党禹 城县党部潜伏多年,任二区副区长。 1947年4月,我离开了禹城二区。在新的战斗岗位上,伴随我军隆隆的炮声,迎来 了新中国的诞生。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玉雪

我是贾洪贞的晚辈

入驻晚辈
  • 玉雪
    玉雪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