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的日记真实地记录了142天的支前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胶东地区人民群众在支援解放战争中所作出的牺牲和贡献,阅读之后为之深深感动。经马老师同意,我对日记做了整理,并将于网络上发表,希以此展示胶东人民宽广的胸怀,并弘扬胶东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刘德煜生于1928年5月16日,毕业于威海私立育华初级中学。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参加胶东东海区支前民工队,支援淮海战役。支前工作结束后,进入当地学校,从事小学教育工作。1952年10月,调入威海市文化馆,从事宣传创作工作。1972年,调入威海市史志办(县级),先后参与《威海市志》《环翠区志》等编修工作,是史志编纂和地方史研究专家,史志界常青树。作为威海市地方史“活字典”刘老经常出现在国家领导人视察、电视专访、外宾来访活动中。2013年12月病逝。
在2013年9月《威海市志》志稿评议会上,山东史志名家朱佩峰先生对“大事记”中记载的威海人民几次支前的时间提出疑议。本想就此请教一下威海市地方史志专家刘德煜老师,但因当时刘老身体欠安,没隐心打扰他老人家。不料,几个月后,刘老竟驾鹤西去,终成遗憾。
刘老走后,他的粉丝纷纷发表文章以资纪念,由此得知刘老曾参加淮海战役支前工作,并留下一本珍贵的支前日记。于是,向刘老的老伴马老师提出借读日记的请求,马老师痛苦地答应了。拿到日记,认真翻阅,有一种倾听刘老和声细语娓娓解疑的感觉,困惑顿时释然。刘老在世时,人称威海历史的“活字典”,因为为人谦和,百问不厌,加上记忆清晰,经常被文化界,包括地方史研究者“翻来翻去”,刘老曾幽默地自嘲被“翻的有皮没毛”。如今,刘老仙逝了,但他的日记仍然延续着他“活字典”的生命,让我们仍然有机会与他“面对面”的交流。
日隐山谷月伴石
2014年6月27日